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高度重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充分发挥沙县一中、将乐县万安镇等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的引领辐射作用,不断总结推广示范点在政策宣传、开展活动、组织巡查、发动群众等方面工作经验,整体提升全市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水平,坚定护牢农村文化思想安全防线。
将“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结合培育打造“桃源义警”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由社区干部、综治网格员、楼栋长等110名成员组成“义警”队伍,协助民警维护社会秩序,开展“扫黄打非”主题宣传,上半年共协助破获“扫黄打非”案件5起。一是融入乡风文明建设。市民政局督促指导全市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将“黄、赌、毒”等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于2023年2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制定和修订工作的补充通知》。二是融入文明实践。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重点发挥“三明市民文明观察团”和“文明实践特派员”作用,将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与志愿服务、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聚焦文化市场违法、网吧管理松散、游摊小贩无序等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巡查,曝光整改问题16个。
联合市教育局共同指导县(市、区)在农村学校积极开展“护苗”“绿书签”宣传活动,确保将“护苗”行动及相关整治工作落实落细落地。明溪县各乡镇在秋季开学季期间共计发放“扫黄打非”宣传品1000余份,出动义务宣传员64人次,面对面宣传2000余人次,出去执法人员48人次,检查各经营单位16家次,学校开展“护苗·网络安全课”共16场次、听课学生达3万余人次。一是搭载体。三元区以辖区乡镇电影下乡放映为契机,要求电影放映员在电影放映之前首先播放“扫黄打非”公益宣传片,实现了辖区内“扫黄打非”宣传全覆盖,使群众在观影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黄”与“非”的理解。二是重宣讲。宁化县以非遗文化宣传为载体,利用农村文艺汇演和圩日,开展“扫黄打非”文艺汇演,积极发放“扫黄打非”宣传资料及“绿书签”,引导群众自觉远离低俗文化垃圾,加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
督促寄递企业加大农村寄递渠道管理力度,落实禁限寄规定、寄递安全“三项制度”、非法出版物“画像法”等措施要求,压紧压实基层网点责任,动态掌握网点工作情况,坚决杜绝非法出版物通过寄递渠道流入农村。一是抓好市场环节。坚持以农村校园周边、街道市场为重点区域,对出版物经营场所等开展巡查工作,县(市、区)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下沉农村,通过抽检,仔细查看绘本等儿童出版物的内容,核对进销货清单,检查出版物进货渠道是否正规,是否存在涉黄、涉恐、涉暴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内容。二是抓农村阵地。加强农村阵地管控,县(市、区)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协调乡镇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指导村级文化协管员加大“扫黄打非”管控力度,组织开展“扫黄打非”线索摸排,坚决取缔无证销售出版物的游商摊点,在乡(镇)圩日无证摊点收缴非法出版物26册。通过农村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点获取线条,防止非法销售出版物行为5次,查结行政处罚案件2起,有力维护基层意识形态安全。
冬日的明溪县龙湖村,田野金黄,湖水静谧,徽派民居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现。11月22日,小雪时节,国网明溪县供电公司城瀚供电所...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高度重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充分发挥沙县一中、将乐县万安镇等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的引领辐射作用,不断总结推广示范...
图②:反诈菜市的菜农担当反诈志愿者,卖菜的同时提醒顾客注意识诈防诈。 本报三明6月5日电(张天培、孙强)香菇蘑菇金针菇,电信诈骗别疏忽乌鸡土...
首张林票2.0产品标的在农交中心发布、挂牌,标志着农交中心的生态产品交易系统正式上线启用。(受访者供图) 林地经营权、活立木、林票2.0、林业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