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为村民在乡贤返乡兴办的制衣厂里工作。 陈建华 摄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郁郁葱葱的树木、干净整洁的村庄……近日,记者走进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平冈镇周村村,一幅幅景美人和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村民们正沉浸在宁静而舒适的生活之中。这份“硬核”的幸福感,与周村村的产业发展密不可分。
平冈镇坐拥得天独厚的沿海地理位置,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奠定了水产养殖的坚实基础,被评为省水产养殖技术创新试点专业镇、全国海水养殖万吨镇。而处于该镇腹地的周村村,拥有土地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中鱼、虾塘950亩,耕地1150亩。这些自然资源不仅丰富了村内的产业结构,更为村集体经济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周村村坚持建引领,立足村情实际,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整合村庄闲置土地,发展多元产业,带领村民走上增收的快车道。
“隆隆隆!”在周村村连片土地上,挖掘机正挥舞着机械臂,穿梭于一个个池塘之间开展作业。而在另一侧的鱼塘中,水花翻腾,鱼苗跃动,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这里交通便利,且位于咸淡水交汇处,非常适合水产养殖。”今年4月,来自浙江的养殖大户洪勇鑫承包了村内800余亩鱼塘和虾塘,养殖罗非鱼、虾等水产品种,“目前正在进行连片养殖池塘的开发与改造工作,部分区域已投入养殖,预计年底实现全部投产。”
去年下半年,在村总支、村委会主任敖卓再的带领下,周村村规范渔围发包工作,率先在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实现首个行政村渔围资源由传统现场发包转变为线上平台交易的模式,使集体资源发包程序规范化、透明化、利益最大化,推动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养殖。
这项工作并不容易。“我们村堪称‘开荒牛’,从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到熟悉线上平台交易流程,样样都要摸索。”
敖卓再说:“当时,村民中反对声音不小。他们一下子难以改变传统的思想,认为线上发包会有暗箱操作的情况,坚持要现场发包、眼见为实。”为了做好思想工作,村“两委”干部、员干部带头下村入户宣传讲解最新政策、趋势方向,广泛收集村民群众的意见。同时,村里多次召开各项会议,召集各方群体参加讨论,最终,村民接受了网上交易这一“新鲜事物”。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20万元。
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据介绍,除部分鱼塘发包收益用于村内民生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日常事务工作之外,村民每年每亩地还有约1500元租金收入,大家共享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村容村貌变化很大,路又宽又平,村里总是干干净净的!”提起这几年村子的变化,村内珍珠马蹄养殖大户林志敏满口称赞,村民们的生活更“有滋味”“有盼头”。
除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以外,该村还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村里积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鼓励村中“能人”、员带头发展珍珠马蹄、莲藕等规模化种植,现已种植珍珠马蹄400亩、莲藕100亩,到种植场帮工的村民每天可增收80至150多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乡贤反哺桑梓,让外出乡贤回村兴办制衣厂,有效解决了留守妇女的就业难题,在此就业的村民每人每个月平均能收入3000元至4000元。“收成时,我们可以帮忙削珍珠马蹄;空闲时,还能到制衣厂工作,补贴家用。”村民珍姐笑着说道,如今在村里收入渠道多了,不用出外面奔波劳累,还能更好地照顾家庭。
如何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引擎?周村村有了新的计划:接下来将与相关农业科技公司开展合作,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经营”的方式将区内森林公园周边的千亩良田进行整合开发,发展乡村农业休闲生态旅游,让“看得见”的集体资产变成更多“摸得着”的红利。此外,继续做大做强珍珠马蹄、莲藕等农产品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名片。
近日,由湖北省科技厅支持的重大专项淡水水产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取得重大进展,华中农业大学高泽霞教授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的无肌间...
周村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为村民在乡贤返乡兴办的制衣厂里工作。 陈建华 摄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郁郁葱葱...
收网、捕虾、装筐9月中旬以来,每天晚上10点,常州溧阳市社渚镇养殖户王杰打着手电,穿梭于一块块虾田间,收捕自家养殖的淡水澳龙。 夜间水温下降、...
在利津县刁口乡,曾经的盐碱地如今焕发了新生机。这里,胡昭明和他的团队正在实践一种全新的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这种养殖方式不仅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