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4-15 15:55 浏览次数:
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节肢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南极红虾、青虾、河虾、草虾、对虾、明虾、龙虾等。 虾具有很高的食疗营养价值可以有蒸、炸等做法,并可以用做于中药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虾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虾产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到2020年中国虾产量达到630.73万吨,同比上升3.94%。
虾按出产来源不同,分为海水虾和淡水虾两种。根据是否为养殖又可以将海水虾和淡水虾分为海水捕捞虾、海水养殖虾、淡水捕捞虾和淡水养殖虾四种。其中,淡水养殖虾产量最高,2020年产量为348.2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55.21%。淡水捕捞虾产量最低,2020年产量为13.15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2.08%。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2017年中国虾的淡水养殖产量虽然呈现逐渐上升的增长趋势,但是增长幅度较低,到2017年中国虾淡水养殖产量增长至216.76万吨,相对2016年增长了6.67%。2017-2020年中国虾淡水养殖增长迅速,2018-2020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3.7%、17.55%和10.48%,到2020年中国虾淡水养殖产量增长至348.2万吨。
中国养殖的淡水虾品种主要分为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青虾和罗氏沼虾。其中克氏原螯虾又名小龙虾,在我国属于外来物种,是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淡水虾,在国内各地区均有广泛分布。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克氏原螯虾产量为239.37万吨,占总产量的比为68.75%。
中国淡水虾养殖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省份有八个,分别为湖北、江苏、安徽、湖南、广东、江西、浙江和山东。其中湖北淡水虾养殖产量最高,2020年产量接近100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28.7%。
我国淡水渔业资源一直处于过度捕捞的状态,为了缓解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短缺的现状,我国逐步对长江等水系实行有限度的禁渔,再加上养殖产量的增长,使得我国虾的淡水捕捞产量逐渐减少。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虾的淡水捕捞产量逐年下降,到2020年中国虾的淡水捕捞产量下降至13.15万吨,同比下降32.87%。
中国捕捞的淡水虾主要位于长江水系,2020年捕捞产量前四的省份分别为江苏、安徽、河南和湖北,产量分别为30015吨、26741吨、10729吨和11671吨。其中,除河南外另外三个省份均位于长江水系。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虾养殖和捕捞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虾养殖行业市场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