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水产养殖杂志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上海科學家發現

发布日期:2024-10-09 18:14浏览次数:

  泥鰍很常見,但你見過生活在急流中、吸在石頭上沖浪的“吸鰍”嗎?尤其是長著綠斑紋和珍珠粒、全長5到8厘米的“吸鰍”。

  近日,在國際知名動物學期刊《動物系統學與演化》上,上海生科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唐文喬教授團隊通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發育學等分析方法,發現並命名兩個稀有魚類新物種,分別為珠鰭爬岩鰍和綠斑爬岩鰍。兩物種目前僅分布於中國廣西中部至雲南西部地區的山溪中,是中國特有魚類。

  論文第一作者、上海海洋大學生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陳敬琛的研究方向是中國腹吸鰍科魚類的系統分類與演化。兩年前,幾名魚類愛好者在野外游玩時,在山溪中發現了一種長相奇特的魚類,它吸附在石頭上,身體呈深綠色,有著斑馬一樣的黑色條紋。他們將這一發現告知陳敬琛,立刻引起他的興趣。

  為了搞清楚這種魚的真實身份,唐文喬教授團隊動身前往原產地調查。跋山涉水后,團隊來到最初的發現地,一段環境優美的山澗溪流。團隊成員使用手抄網採集標本,帶回學校實驗室,對其進行拍攝與形態學測量,並提取DNA。團隊對其進行基因測序后發現,這裡的“綠斑馬”與已知最接近物種的遺傳距離達5.2%。這是一種用來衡量物種之間或同一物種不同群體之間遺傳分化程度的重要指標,5.2%已遠超同類群多數已知物種之間的遺傳分化程度。形態學証據和DNA分子遺傳學証據已經可以証明,“綠斑馬”是新物種。

  在調查“綠斑馬”其他棲息地的過程中,團隊發現,在雲南和廣西交界地區,生活著一群形態類似秉氏爬岩鰍的魚類,它們的胸鰭上有一串串珍珠般的顆粒,而其他地區的種群沒有這一特征。仔細觀察后發現,這一種群的尾柄較為短粗,胸腹鰭形成的吸盤也較小。

  “我們將標本帶回實驗室,同樣進行了DNA測序分析,發現這一物種與秉氏爬岩鰍的最小遺傳距離竟達到11.15%。”唐文喬解釋,遺傳分化程度非常高,接近屬的分化水平。根據胸鰭前6—9根鰭條上存在“珍珠”這一關鍵特征,團隊將其命名為“珠鰭爬岩鰍”。(記者 徐瑞哲 通訊員 徐凌)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