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传统水产养殖业探寻改革开放前沿 见证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06-25 12:45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一体化推进理论学习和调研实践相结合,贯彻落实调研精神,清泉镇驻村9名驻村选调生赴广东省开展为期9天的国情调研,期间深度走访广州市番禺区板桥村、广州市海珠区黄埔联社、佛山市顺德区碧江村、佛山市顺德区青田村、惠州市惠东县巽寮渔业村、惠州市惠东县赤砂村、珠海市斗门镇南门村,亲历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见证乡村振兴成果,向先发地区求取发展经验,争取更好履行驻村工作任务、发挥选调价值。

  国情调研组一行赴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板桥村开展调研,当地镇政府、融媒体向调研组展示本地企业运行发展和乡村组织建设情况。南村镇板桥村村企起步时间早、规模效应佳,作为其中代表的方便面设备流水线制造企业占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份额,为当地居民就业、经济增长、知名度提升有独特且卓越贡献。同时,由于毗邻广州市中心城区,板桥村流动人口众多,为更好解决人口居住和统一管理,板桥村融合微网格治理和租赁型住房小区建设,发挥村集体经济力量带动村民自发修、改建住房小区,打造标准化居住空间,统一规范当地租房市场行业规范。板桥村在小区物业植入微网格精细化管理,将流动人口安置、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一体化推进。

  调研组一行在造访黄埔联社时了解到,联社以黄埔村为主体,创新村际联动发展模式,保留了较完整的村落格局,彰显着典型广府多姓宗族村落的特点。联社内的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包括黄埔古港遗址、古商业街遗址(海傍东约、黄埔直街)、古祠堂、青石板巷、古井等,依托古迹建筑、街道,黄埔联社将传统重大节会有机传承保留。调研组一行考察学习期间,恰逢黄埔联社两年一届的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大巡游,联社居民广泛参与,吸引游客众多,场面热闹非凡,让调研组一行用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当地传统民风民俗在当代的保留。

  调研组一行在佛山市顺德区碧江村考察学习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碧江村村党支部书记带调研组参观当地苏氏祠堂、苏氏金楼、村博物馆等点位,苏姓自古是碧江村大姓,这些古建筑也是碧江村的历史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碧江村围绕祠堂街、金楼重点开发打造文旅游览街区,合理布局古建区域和居民安置区域,统筹协调解决房、地、物业矛盾。目前,碧江村正按明清时期村容村貌进行还原复建,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大力推动原填埋河道开挖、古建院落改造、道路整治等工作,古村即将在重大项目支持下重现往日辉煌。

  调研组一行前往佛山市顺德区青田村考察学习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青田村在建制上属于杏坛镇龙潭村下辖的自然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面积约630亩,约有400年村龄。青田村以水、荷塘、古树、石街、小桥、古私塾等元素组成,可以总结为千石长街、百年古树、荷塘香蕴等八景。

  调研组在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带领讲解下,依次参观青田八景、青田图书馆、乡建展览馆、青田艺术区等点位,了解“青田范式”的内生逻辑和内涵,学习艺术介入乡建,勾画丰富多彩的“乡村共同体”社会,推动优秀文化遗产合理适度使用路径。

  调研组一行赴惠州市惠东县巽寮旅游度假区,对区域内渔业村、赤砂村进行考察学习,惠州市围绕巽寮湾精准发力、细致管理,打破原有行政限制,新规划巽寮旅游度假区,对下辖村落进行求同存异打造,其中渔业村、赤砂村依托海岸线较长、渔业发展基础良好、辖区海水质量高等优势,同步发展水产养殖业、文旅融合产业,两村在街巷改造、海岸线生态保护、解决资产纠纷等方面为调研组提供宝贵经验。

  调研组一行赴珠海市斗门镇南门村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作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南门村沿袭千年的宋朝皇族祭礼,将悠久传统文化和当代乡村振兴需求相结合,对古村中菉猗堂、逸峰赵公祠和崑山赵公祠大力保护、合理开发,在文物古建周边打造景观道路,将南门村溯源、崖山海战、隐居大赤坎、张世杰抗元、马南宝犒军、文天祥过伶仃洋、赵氏家族祭礼等历史场面以图文形式展示在村路两侧墙壁,与村容打造完美相融,围绕古村核心打造接霞庄等游览区域和便民设施,在保留特色“古味”同时,顺应时代需求创造“新意”。

  调研组一行在广东省的考察学习过程中,深入走访见证形式各样、路径各异的乡村振兴模式,不同起点、禀赋、历史的村庄,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共同彰显乡村振兴的决心和智慧。国情调研组成员在调研期间受益良多,在内涵和外延上为自己的驻村工作积累更多宝贵经验,也为更好履行选调任务树立更加坚定的信念。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