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鱼苗长势良好,再有一个多月就能达到标重,可以上市销售了。”2月17日,大年正月初八,记者来到樊城区太平店镇王堤村5组,在襄阳顶力康闭环智能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里,基地负责人李银强说。
基地里养殖的是鳜鱼。该项目是2023年襄阳市、樊城区两级乡村振兴局招商引进的乡村振兴项目。
项目计划总投资1.43亿元。其中,一期已投资3300万元,建成养殖大棚4个。
每个大棚占地2.5亩,建有14个养殖池,每个池子养殖水体100立方米,投放鳜鱼鱼苗10000尾。
基地负责人李银强是“鱼保姆”,每天24小时守护着大棚,密切关注着大棚里各项数据的变化。
今年春节,他除了年三十匆匆和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其他时间都是陪着鱼儿度过的。
之所以这样用心,李银强说,是因为养殖的这些鳜鱼太“娇贵”了,对待它们比照顾初生婴儿更要用心。
原来,鳜鱼原本是一种生长在自然水域里的肉食性鱼类,以其他鱼类或虾类为主要食源,因营养丰富,兼具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理想的保健食品,更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脍炙人口。
然而,襄阳顶力康却通过陆地大棚利用循环水高密度养殖鳜鱼,完全改变了鳜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目前这在国内还是一个新课题,没有成熟的模式、现成的数据参考,只能边养殖边摸索。
李银强介绍,通常情况下,室外鱼塘养鳜鱼,100立方米的水体能放养200条。而襄阳顶力康陆地大棚养殖,100立方米的养殖水体放养了10000条鳜鱼。
鳜鱼鱼苗只有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才有,9月过后便没有了。每尾鱼苗的售价为7.5元,运到襄阳后成本就达到了8元。在养殖过程中,还有较大的损失率。
“我们这批鱼苗是2023年9月投放的,从目前看,死亡率达到了30%。”李银强介绍。
尽管如此,襄阳顶力康仍然愿意一试,因为这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新型环保水产养殖模式,节约占地,空间利用率高,节省水资源,产量高,用药量少。
而且,由于养殖池里采用的是25摄氏度的恒温水,不停地供入氧气,还配备有推水器,鱼儿能不间断地进行“健身运动”,既缩短了养殖周期,鱼肉还更加细嫩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李银强介绍,目前市场上鳜鱼严重缺货,因此销售价为每斤36元(团购),而且还在攀升。
李银强算了一笔账,他们一个陆地大棚,养一茬鱼运营成本约为250万元,按每斤15元的利润计算,能赚150万元。“从这个角度看,陆地大棚养的鳜鱼就是‘金疙瘩’。”
目前,襄阳顶力康养的这茬鳜鱼已长到150多克重,今年4月即可达到标重(1斤)上市销售。
风险与机遇共存。李银强表示,他们将千方百计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襄阳本地条件的陆地大棚水循环高密度养鱼模式,积极探索更多发展方式,带领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果实,为当地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另据了解,襄阳顶力康在完成一期投资之后,将进行二期投资,计划用于水产养殖项目扩建、技术设备开发推广应用、苗种繁育、驯化、农业观光教学、养老院等,运营后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
3月29日,在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智慧渔业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海马苗生长情况。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摄 地面上一个个圆形泳池整齐排列,一尾尾鱼...
目前鱼苗长势良好,再有一个多月就能达到标重,可以上市销售了。2月17日,大年正月初八,记者来到樊城区太平店镇王堤村5组,在襄阳顶力康闭环智能工...
10月30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活动的媒体记者来到本次行程的首个站点柳州市柳江区绿嘉园陆基生态农业...
一套智慧养殖系统,能实时进行水质监测;几台显示器,可全方位展示鱼群生长情况;无需海水,就可养殖500余吨珍珠龙胆石斑鱼淡水变海水、内陆养海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