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水产养殖离不开鱼塘。而在高要区白诸镇有个地方,养鱼养出了新花招,通过“圆桶”来养鱼,探索出致富新路子。
这种被称为“高密度、高围池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的养殖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养鱼效率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产值。
这处养殖场位于白诸镇松云村。11个直径6米的巨型“圆桶”整齐排列、格外显眼,每个“桶”里放养着5000尾(白)鲫鱼,工作人员正按时给鱼儿投喂。
谈及这种“高密度、高围池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的养殖新模式,养殖场负责人伍恒介绍道,他结合自身的养殖经验,建设应用了这批抗风险能力更强、更稳定的“圆桶”,打破了传统的鱼塘养殖模式,采取了循环用水的生态养殖,有效节约了土地、水源和资金成本。“圆桶”内配备供氧管,鱼儿能不间断地进行“健身运动”。经过9个月时间养殖出来的成鱼,肉质更加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养殖场负责人 伍恒:“这种高密度、高围池养殖模式,最主要是节约了土地。大概养殖9到10个月后,成鱼有一斤重,按现在鱼类市价12至13元每斤,经济收益比鱼塘养殖更好一点。而且有一优势是,高围池养殖的鱼类没有泥味、腥味,鱼质更为鲜美。”
鱼的品质可控是实现高产能的保障。为了保障鲫鱼健康生长,“圆桶”采取活水养殖,安装的排灌系统24小时不间断地把山水抽入到消毒池中,山水经沉淀、杀菌、净化后再回到“圆桶“内。养鱼过程中产生的饲料废渣、鱼粪也会经过沉淀过滤后,作为肥料用于莲藕、瓜果种植,达到环保养殖、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养殖场负责人 伍恒:“将来,我们计划扩大到几十个池进行养殖,进一步提高经济收益。同时,积极带动周边的养殖户一起搞好养殖,相互交流养殖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经验,推动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
接下来,养殖场在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逐步完善“高密度、高围池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这一养殖新模式,着力解决传统的鱼塘养殖模式在水质、病害等方面限制淡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弊端,并把养殖经验推广给周边村民,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战略合作单位、联合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直播/晚宴等系列冠名单位等,火热招商中,欢迎优秀企业合作
支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农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媒体
产业化。这是一场牛蛙全产业链大阅兵,汇集种苗、饲料、动保、养殖、加工、消费等产业链条的企业,充分展现完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标准化。这是一场关于牛蛙绿色养殖标准化大讨论,产、学、研、政、媒齐聚一堂,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牛蛙养殖生态化改革,引领牛蛙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品牌化。这是一场牛蛙市场品牌大营销。牛蛙成为当代人餐桌上的“新宠”,快速发展的牛蛙餐饮市场吸引了众多品牌入局。牛蛙餐饮品牌纷纷在品牌故事与特色元素上发力,依靠品牌文化内核引发消费者的认同感。
食品化。这是一场牛蛙预制菜大汇演。牛蛙精深加工不断发展。站在预制菜的风口,随着无损冻蛙等技术的迭代更新,牛蛙预制菜工艺的不断提升,精深加工将成为牛蛙产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采用“1+1+N”的活动形式,一场主论坛+1大展览(牛蛙全产业链、美食展览)+多项细分活动的形式,参会人数超1000人,参展企业超50家。
邀请政府、专家、企业等,围绕牛蛙绿色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开展讨论,输出智慧与力量。
到底是什么?是资金的短期炒作还是真的具有投资价值?小奇就利用妙想金融大模型,带大家快速了解一下。 虽然合成生物有些横空出世的味道,但它并不...
传统水产养殖离不开鱼塘。而在高要区白诸镇有个地方,养鱼养出了新花招,通过圆桶来养鱼,探索出致富新路子。 这种被称为高密度、高围池内循环流水...
8月12日,全球首台搭载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养殖网箱的风机在广东阳江成功吊装,标志着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整体建成。该设备由明阳集...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食用的对虾品种,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步足常呈白垩状,所以又被人称为白肢虾,因为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