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小龙虾养殖技术小龙虾的夏天

发布日期:2024-02-24 12:29浏览次数:

  初夏时节,吴江汾湖高新区郑玉荡的虾塘里,虾农正忙着收网捕捞小龙虾。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填满了沉甸甸的网兜,随手捉起一只,双钳有力,壳色鲜丽,虾底青白。随着气温、水温的不断攀升,龙虾到了捕捞的黄金期。

  这是银杏村试行“稻虾轮作”生态养殖方式以来的首次捕捞。五年前,朱伟林瞄准小龙虾本地市场不断向好的商机,在同里北联村承包了300多亩田养殖小龙虾,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他又在银杏村承包了500亩田共29个虾塘。

  银杏村过去以农业为主,是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原来3000亩农田春季种小麦、秋季种水稻,土地流转率不高。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村里开始实施“稻虾轮作”的生态种养方式,调整了土地的种养殖结构,将土地效益最大化,符合产业生态转型方向。同时,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这里的环境好、水质好,特别适合小龙虾生长。”除了天然的区位优势,朱伟林还经常向苏州市农业科学院的水产专家取经,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养殖方法。比如虾食采用精心配比的有机饲料,绝无添加剂;每天投喂的时间、分量也经过科学计算,无人机投喂不仅节省人力,更精准、高效。

  “我们的小龙虾品质好、有嚼劲,个大味美,每斤比外地龙虾贵5块钱。”朱伟林笑着说,“从起网的情况来看,是丰收的兆头,预计产量在每亩250斤左右。”如今10个人的龙虾养殖团队,高峰期忙不过来时还要找帮手。

  虽然今年小龙虾取得了丰收,当时朱伟林也有着滞销的担心。作为夜宵市场上的“扛把子”,受疫情影响暂时关闭堂食和夜宵,龙虾的市场需求比往年大为减少,销售上依靠外卖助力。

  疫情改变着食客的用餐方式,也改变着商家的经营方式。朱伟林经常上网了解讯息,考察各种电商平台,想方设法拓展销售渠道。

  5月8日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吴江餐饮场所严格按照50%限流有序恢复堂食,小龙虾的订单渐渐多了起来,朱伟林原先的担心也消除了。“现在总体销售情况良好,相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会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小龙虾爬上苏州人的餐桌。”对此,他充满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球芯片巨头市值一夜暴涨约2万亿元,相当于涨出了一个奈飞,两个高盛!黄仁勋站到全球20首富俱乐部门口

  南京一高层住宅凌晨突发火灾致4人遇难,亲历者从15楼跑到地下停车场逃生

  为什么挤破头也要考公务员?这张漫画一目了然:喝着自己的,还能吸别人的!

  美欲更换港口的中国制造起重机? 振华重工:子公司还在求证 初步判断影响有限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