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企业新闻 >

外来物种入侵形势日趋严峻聚焦外来水生动物防

发布日期:2024-06-03 20:49浏览次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加剧,外来物种入侵形势日趋严峻,已成为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威胁。国家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针对我国外来水生动物基础资料不全,入侵风险和危害不明,防控技术匮乏的现状,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岗位紧跟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社会需求,从外来物种的分级分类管理、长期监测和全国性普查、入侵现状、风险评估、入侵机制、防控技术开发与应用,科普宣传与技术服务开展了长期的工作。为此科学养鱼采访了体系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岗位科学家顾党恩副研究员,为我们讲述如何防控外来水生动物。

  科学养鱼:请问你们团队在支撑国家生态安全建设,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在《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制定和颁布过程中,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岗位根据多年研究经验和监测数据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编写的《如何科学认识和管理外来水生动物》从国家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外来水生生物分级分类管理的依据,为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撑。在名录颁布后第一时间编写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水生动物》,对重点管理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入侵现状和管理对策进行了解读(图1)。

  作为全国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的技术支撑团队,协助主管部门完成了《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面上调查技术规程(水生动物)》《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重点调查点位布设手册(水生动物)》《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重点调查技术规定》等相关技术文件和方案。

  积极开展了全国普查培训工作,录制了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技术培训课件和普查现场操作视频,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国各级普查机构开展了20余次的普查技术培训工作,回复技术咨询1000多条,支撑了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2022年以来岗位团队通过实地调查完成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贵州等省1431个监测点两个季度的重点调查监测任务,同时完成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个省份1200个样点2个批次的补充调查,累计采集外来入侵水生动物和外来水生动物近5万尾(个)。

  通过十多年的外来水生生物实地调查监测,掌握了华南地区主要自然水域外来鱼类的种类构成、分布、入侵现状,联合编写了《中国常见外来水生动植物图鉴》。以典型外来物种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等)为例科学评估了外来水生生物引种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其入侵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厘清了外来鱼类和外来入侵鱼类的区别和联系,主编出版了《科学认识外来水生生物》。

  利用外来物种养殖最集中的华南地区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养殖效益等主要养殖因素对外来鱼类入侵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海南岛,利用开放水体养殖外来鱼类的模式是导致生物入侵的关键因素;而对于池塘养殖为主的广东等地而言,养殖过程中的逃逸压力和逃逸到自然水域后的捕捞压力是影响其成功建立自然种群的关键因素,经济价值较低或者被养殖淘汰的种类往往更容易形成自然种群并入侵,相关文章在《Aquaculture》等渔业领域专业期刊发表。

  在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和江河生态保护的双重需求下,以我国外来鱼类入侵最严重的华南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珠江、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鉴江、漠阳江等河流的全面持续调查,系统探讨了外来入侵鱼类与土著鱼类群落的相互作用关系,从鱼类群落的角度,提出了鱼类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保护能有效降低外来鱼类入侵危害的相关作用机制。同时利用全球数据探讨了本土鱼类功能和谱系多样性对外来鱼类入侵的影响。相关文章在生态学顶级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Ecological applications》等生态学专业期刊发表。

  从常见外来种罗非鱼着手,摸索出了包括种群现状、物种鉴定、动态监测、入侵机制、生态风险评估、防控技术等一套完整的外来鱼类监测和防控技术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推广奖二等奖、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多项。针对入侵最严重的齐氏罗非鱼,开发了从源头控制到应急杀灭和生物调控的技术。

  针对“鳄雀鳝”“清道夫”等外来入侵物种突发事件,主动亮明身份,承担起科普和防控技术指导工作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多个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协助农业农村部开展了江西、浙江等地的福寿螺应急调研工作;协助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开展了茂名鳄鱼出逃事件,事件最终得到了成功处置。

  为落实国家关于“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协助农业农村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在海南开展了齐氏罗非鱼、豹纹翼甲鲶和福寿螺等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集中灭除行动。此外,岗位专家还入选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部际协调机制办公室组建的重大外来物种防控科技支撑团队(第一批)首席,参与编写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手册》。

  协助农业农村部人事司、科技教育司、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完成外来水生生物相关科普培训和讲座1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超过百万人次。包括: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农科讲堂,岗位专家以《科学认识和管理外来水生动物 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进行了授课;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在线上开展的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为主题的科普直播讲座上以“防范外来水生生物入侵,需要你我共同参与”为题开展了授课。

  根据部科教司和渔业局的指示,在中国水产学会的支持下,联合国内外水产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和科普爱好者,联合构建了全国性的外来水生生物科学防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本年度开展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5次,发表科普文章50余篇,该团队还获得了2023年度优秀科普团队称号。

  岗位独立或联合完成《不适宜开展增殖放流(放生)的水生物种》《为什么要优先养殖大宗淡水鱼》《科学防范外来水生生物入侵,需要你我共同参与》《什么是负责任的放生行为》等系列科普文章,单篇点击量超过2000万人次。

  在科普书籍方面,岗位本年度主编出版了《科学认识外来水生生物》《水生生物3D图鉴(第一辑》《当心水中的“外来客”—外来水生生物防控必知》科普专著3部。

  作者: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岗位 顾党恩、徐猛、韦慧、房苗、汪学杰、余梵冬、舒璐、胡隐昌

  重要提醒:近期有作者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假冒科学养鱼投稿网站,投稿后不仅没有下文,更有的被骗取版面费等,本刊投稿网址为: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敬请选择正确网站投稿!

  科学养鱼致力于普及养殖技术与养殖信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助力,与笔者联系(请注明地区+姓名+关注品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