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
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陆地海岸线
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平潭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
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实行最严格的环境执法监管,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全省12条主要河流优良水质比例达95.8%。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占比88.9%。九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2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65.95%,保持全国首位。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96.6万亩。5个县(区)成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6个设区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创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闽江为全省最大河流,全长57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7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由于属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95.55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72.92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70.87万公顷。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33.85
21.39万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32.90万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8.63万公顷。2.
13.6万平方千米,比陆地面积大12.4%;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渔场面积的4.5%;滩涂面积2068平方千米。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海洋生物种类2000多种,其中经济鱼类200多种,贝、藻、鱼、虾种类数量居全国前列。海岸港湾资源。福建陆地海岸线千米,位居全国第二;海岸线
500平方米的岛屿1321个(其中有居民岛屿98个),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1/5。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东山湾、厦门湾、湄洲湾、兴化湾、罗源湾、三沙湾、沙埕港等7个,港口开发潜力大。(2)滨海矿产资源。福建海岸地质构造复杂,已发现的矿产有60多种,其中有工业利用价值的21
300多处。砂、花岗石、叶蜡石等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饰面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玻璃用石英砂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盐业资源丰富,生产条件好,盐田总面积11.02万公顷,宜盐滩涂超过2.67万公顷,可以大规模利用的盐化工业品有氯化镁、澳素、石膏、钠镁盐、加碘盐等。台湾海峡石油、天然气也已显现较好的资源潜力,海峡西部3个成油凹陷油气前景看好,有望在厦澎凹陷、乌丘屿凹陷、澎北隆起建设油气田,勘测油气总量2.9亿吨。(3)滨海旅游资源。福建山多海阔,山海兼容,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种多样的海岸类型,景色秀丽的岛屿,千姿百态的海蚀景观,加之沿海众多富有宗教、文化、军事、历史内涵的名胜古迹和新兴的港口城市,构成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其中有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海坛岛和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湄洲岛以及“海上绿洲”
(4)海洋能源资源。福建沿海地热梯度较大,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开采价值的热水区域较多;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可利用时数达7000—8000小时;沿海可利用潮汐发电的海水面积达3000
342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033万千瓦,占全国的49.2%,居首位。3.矿产资源
119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总数的69%。已探明储量并列入全省非普通砂石黏土类储量表的矿产99
1种,金属矿产25种,非金属矿产73种。上表矿区1561处,其中:大型58处,中型127处,大中型矿区均以非金属矿为主。4.野生动植物资源
1)野生动物资源。全省已记录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有1686种,约占全国的30%
550多种(含亚种),兽类150种(含亚种),两栖类46种,爬行类123种,鱼类817种(其中文昌鱼纲1目1科3种、圆口纲1目1科1种、软骨鱼纲11目25科63种、硬骨鱼纲24目152科750种)。已定名昆虫10000多种,全国昆虫共33目,福建除缺翅目和蛩蠊目外有31个目。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37种;列入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79种。鸟类中有85种是在福建首先发现并命名的,沿海湿地分布有水鸟12目28科194种,约为全国水鸟种数的71.6%;属于福建特有的有白背啄木鸟、橙背鸦雀、挂墩鸦雀、赤尾噪鹛、黄冠绿啄木鸟、小山蛙等;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鸟类有205种,占全部种类的90.3%;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鸟类有70种,占全部种类的86.4%。(2)野生植物资源。全省分布有高等植物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
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其中兰科植物有60属119种6变种。此外,有苔藓361种、线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2种,其中:国家Ⅰ级7种,国家Ⅱ级45种;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的有25种。全省可供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达3000多种。福建加大对华南虎、金钱豹、黑脸琵鹭、南方红豆杉、兰科植物等的保护、拯救力度,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启动华南虎繁育与拯救工程,目前已成功繁育华南虎20只;在三明动物园启动金钱豹繁育工程,目前已成功繁育6只金钱豹;在明溪县启动南方红豆杉保护与人工培植利用工程,每年可提供南方红豆杉苗木数百万株。重点对沿海湿地水鸟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基本摸清资源现状及分布,发现黑脸琵鹭在福建有7处分布地,其中福宁湾、兴化湾和漳江口为越冬分布区;近年来新增白脸鹭、红脚鲣鸟、蓝脸鲣鸟、黄脚银鸥、遗鸥、白领翡翠、斑头大翠鸟、白腰燕鸥、黑冠鳽等
多种福建新分布鸟类物种记录。全省批建自然保护区85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22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53处,还建有自然保护小区(点)3300多处,总保护面积达80多万公顷,占陆域总面积的6.8%。批建国家湿地公园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已建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全省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7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70%以上的主要江河源头森林植被,25%的天然湿地,初步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5.旅游资源
海峡旅游”是福建旅游最突出的主题,“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是福建旅游鲜明的特色。福建现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宁德白水洋、太姥山、白云山,以及海上花园温馨厦门、温泉古都有福之州、海上丝路文化泉州、朝圣妈祖平安湄州、成功起点光辉古田、滨海火山日出东山、东海麒麟神奇平潭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福建文化旅游资源灿烂多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海丝文化等六大精品文化,以及茶文化等一批内涵深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福建宗教多元,佛教、道教、教等遗址广为分布,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妈祖、陈靖姑、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民间信仰在海峡两岸影响很大。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等是福建五大地方剧种。此外还有
福建物产丰富,福州的脱胎漆器、寿山石雕、武夷山的大红袍和安溪铁观音等名茶,惠安的影雕,德化的瓷器,漳州的水仙花、中成药片仔癀,古田的食用菌,莆田的荔枝、龙眼等享誉海内外。闽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佛跳墙、鸡汤氽海蚌均为一绝。人口
2017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9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3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8%,比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7.78%,比上年末提高2.2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58.4万人,出生率为15.0‰;死亡人口24.1万人,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为8.8‰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36下降为105.96。人口年龄结构
岁人口2828万人,占76.65%;65岁及以上人口291万人,占7.8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2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程度
年。全省每10万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00年2967人上升为8361人,增加1.8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0602人上升为13876人,增长30.9%;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3708人上升为37886人,增长12.4%;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8317人下降为29801人。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90万人,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0万人,文盲率由7.20%降为2.44%,下降4.76个百分点。民族分布福建省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全省56个民族成份齐全。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畲族人口全国最多;外省户籍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是全国回族发祥地之一;是大陆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98.2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2.4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5770.3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4085.52亿元,增长10.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6%。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976元,比上年增长7.1%。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6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08.70亿元,同口径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19.29亿元,增长9.9%。全省国税总收入(含海关代征)2942.2亿元,增长19.1%;全省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2429.19亿元,下降1.3%,剔除营改增因素可比增长13.3%。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30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7%。粮食种植面积1769.09万亩,比上年增加3.99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149.85万亩,减少4.23万亩;烟叶种植面积96.49万亩,减少5.9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77.73万亩,减少2.3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55.04万亩,增加3.96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665.40万吨,比上年增加14.53万吨,增长2.2%。其中,稻谷产量479.50万吨,增加8.03万吨,增长1.7%。
全部工业增加值13091.85亿元,比上年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7%;国有企业增长49.3%,集体企业增长3.2%,股份制企业增长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1%;私营企业增长8.5%。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9.3%,重工业增长6.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0%,制造业增长7.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5%。工业产品销售率96.90%,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2017年邮政业务总量392.86亿元,增长30.7%。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1564.56万件,包裹业务64.08万件,快递业务量16.61亿件。
年末全省电线万户,其中:固定电线万户;移动电线G电线万户,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为90.2%,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全省电线%,其中:固定电线%,移动电线万户,其中:固定宽带用户1374万户,增加229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90.1%,比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用户3508万户,增加241万户。全省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为126%,提高11个百分点。
福建境内铁路由鹰厦线、外南线、峰福线、福马线、永嘉线、漳龙线、漳泉线、漳州支线、南平东支线、天湖山支线、赣龙线、杭深线(温福、福厦、厦深)、龙岩东支线、龙漳线、向莆线等组成,由南昌铁路局管理。
完成货物周转量5.3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2%。完成客运量2983.98万人,比上年增长15.3%;完成旅客周转量481.9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2.3%。民用汽车保有量
2017年末,全省汽车保有量558.23万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12.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92.88万辆,增长12.9%。全省轿车保有量341.91万辆,增长13.0%,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318.04万辆,增长13.0%。
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漳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关于同意调整三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和民政部《关于变更相关行政区划代码的通知》要...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 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
台海网9月18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经过一夏酷热的洗礼,刚刚入秋的三明迎来了第一批南迁候鸟,它们的到来为生态资...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并非官方发布,具体属于请参考官方发布为准,只供娱乐性阅读和讨论! 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