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

水产养殖走新路增收有“鱼”,池塘养殖

发布日期:2024-09-06 16:22浏览次数:

  养鱼不用换水,还给鱼儿食用“益生菌”?在浦口区永宁农业示范基地,南京农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养殖的新路子。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农润智慧养殖场大棚,一个个高约一米、直径超过五米的巨大圆形水桶依次排列,每个桶的外面都悬挂着标牌。走到尽头,基地工作人员刘新华停了下来,指着眼前的圆桶说,“这里面不是鱼,是我们请来的‘帮手’。”公司总经理燕军告诉记者,传统水产养殖中,饲料沉积、鱼虾粪便等问题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轻则引起藻类疯长、塘水黑臭,重则影响鱼虾健康,导致水生物减产,使养殖户经济受到损失。因此,“养鱼先养水”是绝大部分养殖户的共识。

  “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养鱼先养菌。”作为南京农创中心入驻企业,燕军说,公司更看重科技在养殖中的作用。为了开展集约化养殖,减少水质污染、提升养殖效率,农润把目光投向了不起眼的细菌,提出工厂化循环水的理念。

  “你看到的这个‘帮手’就是生化床,通俗理解就是益生菌居住和繁殖的场所。”燕军介绍,养鱼后的水含有杂质,这正是益生菌“成长”所需要的“养分”,鱼池的水24小时不间断向外排放至此,可以更好地促进益生菌的形成,而不停旋转滚动,可以让生化床充分和水流接触,吸收营养。燕军测算了一下,在基地,每立方米水体可养殖50—60公斤成品鱼,单个养殖单元(80立方米)年产可达约4000—5000公斤,而传统模式下,达到这样的年产量至少需要占地3亩的鱼塘,“而且我们不受高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能耗是传统养殖模式的三分之一,投资是传统养殖模式的二分之一,风险低、产能高,自然效益更好。”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