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

普洱江城:发展土著鱼养殖 拓宽村民致富路,淡

发布日期:2024-09-02 16:40浏览次数:

  江城县境内有曼、勐野江、李仙江、曼连河、腊户河、土卡河等30条江河及200余条溪流,水资源特别丰富,游走在江城县境内的土著鱼种类繁多。

  近年来,江城县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土著鱼的人工饲养和人工繁殖,走具有江城渔业特色的发展路子。

  走进位于江城县康平镇曼克老村的江城县汇聚水产品有限公司,这里群山环绕,一泓清泉泛泛作响,鱼塘整齐排列,波光粼粼。红尾巴鱼、刺鳅、鲫鱼等鱼儿在水池中欢快地游弋,不时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水花。公司负责人周加红正在忙碌地清洗鱼池,清除杂草,给鱼儿投放饲料,确保水质清澈、环境优良。

  周加红说:“下一步,我想帮养殖场的规模扩大,大批量生产种苗和鱼苗,在周边或者外地想学养殖的朋友都可以来学,将鱼资源好好发展利用起来。”

  江城县农科局、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杨杰说:“从2022年开始,江城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水产部门就着力开始往土著鱼人工繁殖方向去发展,2022年底开始大量的收购红尾巴鱼来进行人工繁殖。截至目前,已经突破了人工繁殖和人工饲养的技术环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更好的去发展土著鱼产业,也将持续对接上级技术部门,争取每年都有新的土著鱼品种突破人工繁殖技术。”

  截至目前,在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江城县已经成功培育出了大头南鳅、横纹南鳅、大斑纹胸鮡、巨魾和中华刺鳅等7个鱼种。

  土著鱼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一步,江城县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土著鱼意识,试行设立江城县土著鱼自然保护河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通过增殖放流,丰富渔业资源,满足土著鱼的种群保护,进一步推动土著鱼产业化发展,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系。(韦沿竹 谢诗仪)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