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江西湖口县舜德乡“湖口螃蟹”标准化养殖基地里,前期投放的蟹苗已经完成四次脱壳,在养殖户的精心照顾下,正静待金秋时节的丰收。
行走在蟹塘边,只见水面上涌起一串串气泡,这是在池塘底部的增氧系统和水车式增氧机正在运作,如同一套“新风系统”,让上下层的水对流起来,均匀整个池塘的水温,从而实现增氧效果。“目前气温高,又是蜕壳的关键时期,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解决好池塘的溶氧问题,根据水体溶氧变化的规律,确定开机增氧的时间和时段,然后通过管理水草、投放光合菌、益生菌以及科学增氧、过水降温等手段,让螃蟹能够安全度过高温期。”基地负责人张帅说道。
当蜕壳期遇上高温天气,螃蟹的成长需要蟹农每日的精心养护。清晨5点,养殖基地的蟹农们已经忙碌了起来,张帅正带领员工进行巡塘,细心地检查着蟹塘的水质,打捞多余的水草和杂物,做好投喂工作。
螃蟹每次蜕壳时,蜕去旧壳,新壳充分吸水膨胀,新壳大小与旧壳的倍数就是螃蟹的蜕壳翻倍率。“看这边,这就是刚刚完成了蜕壳的螃蟹,这个翻倍率还是可以的。”张帅划着小船,四处查看着螃蟹的状态,在一处水草处,他捡起一只刚蜕壳的螃蟹,进行着比对。
俗话说“清水出大蟹”,这是螃蟹蜕壳对水生态环境的要求,水草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水质的清爽度,所以又有“水清草爽养大蟹”之说,养蟹需要围绕水清草爽做工作。张帅介绍,每天巡塘时,除了需要检查螃蟹的吃食、蜕壳生长等情况外,就是观察池塘中水草的覆盖,并根据情况梳理水草,过稀要及时补,过密要打捞,确保水草密度适中,给螃蟹打造了一个个适合栖息、避暑的水下森林,使得池塘水质、环境符合螃蟹的生长。近段时间的持续高温天气,给蟹塘带来水温过高、水体缺氧等问题,对螃蟹的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郁郁葱葱的水草能为螃蟹提供天然的庇护所。
再有一个月左右,螃蟹将陆续上市。金秋螃蟹肉质膏腻、口味鲜甜。“我们的目的就是把螃蟹养大,品质搞好,产量提高。预计今年产量在10万斤,产值在700万元左右。”张帅告诉记者,基地还在蟹塘中套养了罗氏沼虾、澳洲小青龙等虾类,进一步提升了亩均效益。
湖口县滨江抱湖,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境内水网密布,沟渠纵横,在这片江南水乡,螃蟹养殖历史悠久。近年来,湖口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生态养蟹的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从传统天然捕捞到人工放养,再发展到如今科学精养、生态养殖,养殖模式不断提质升级,通过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采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等措施,有效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保护了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初秋时节,江西湖口县舜德乡“湖口螃蟹”标准化养殖基地里,前期投放的蟹苗已经完成四次脱壳,在养殖户的精心照顾下,正静待金秋时节的丰收。
新华社广州10月14日电(记者 梁钢华)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获悉,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南海深水网箱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
初秋时节,江西湖口县舜德乡湖口螃蟹标准化养殖基地里,前期投放的蟹苗已经完成四次脱壳,在养殖户的精心照顾下,正静待金秋时节的丰收。 行走在蟹...
江湖,在古时指江河湖海、江西湖南等,从抽象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江湖应该是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是很险峻的一场旅途,不管它是属于逍遥适性的田园...
为切实做好汛期炭疽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降低疫情发生风险。辽宁省昌图县农业农村局积极行动,细化各项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