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新种质问世,终结了学界50多年来关于“肌间刺是否可选育”的争论,取得了我国水产育种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突破。这是我国渔业科研的重大里程碑,将引发水产种业革新,为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输送新动力。
左手拿着显微注射玻璃针,右手拿着移液器……12月5日,在黑龙江水产所的实验室里,淡水鱼类基因组学与基因编辑创新团队副首席匡友谊正忙着“穿针引线”——给显微注射针注入试剂。他摘下了眼镜,紧盯着细如缝衣针针尖的玻璃针头。“这个动作,我每年要重复上千次。”匡友谊告诉记者,他刚刚完成的“显微注射操作”只是基因编辑的常规工作,借助仪器将基因编辑试剂注射到鲫鱼胚胎中。
为攻克“无肌间刺鲤科鱼类种质创制”难题,自2009年,该团队以鲫鱼、鲤鱼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相关研究,精准锁定了影响鱼类肌间刺形成的关键基因--bmp6,经无数次实验,2020年获得了无肌间刺鲫鱼第一代,2022年无肌间刺鲫鱼第二代的问世,标志着肌间刺去除率100%的无刺鲫鱼种质创制成功。
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将该项技术应用到鲤鱼、草鱼、银鲫、鲢鱼等多个鲤科鱼类,均获得无肌间刺的种质,2022年1月、2024年7月,多个鲤、鲫无刺新种质通过了专家组的现场验收,肯定了该研究的有效性。
今年,“第五代无肌间刺鲫”惊艳亮相,肉质鲜嫩度、营养成分丝毫不输传统鲫鱼,无肌间刺特质愈发稳定,“这‘第五代’无论从外观还是肉质、口感上,与普通鲫鱼没啥区别。”匡友谊告诉记者。
匡友谊说:“现在我们要在无刺鱼的基础上,培育一个生长速度更快的种质。另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还在做不育品种的研发,避免无刺鱼在养殖过程中逃逸后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以及要走一系列的生物安全评价流程,这项工作预计5-10年才能完成,评价完成之后才允许逐步在符合条件的水体推广养殖。”
黑龙江水产所成功创制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种质,助力我国水产种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恰似一颗闪耀“种业新星”,照亮了渔业转型征程。
这一成果彰显我国在鱼类基因编辑、种质创新层面造诣深厚,更激励科研人员乘胜追击,瞄准大宗淡水鱼“卡嗓子”难题,开启新一轮种业攻关;朝绿色、智能养殖模式迭代,为全球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磅礴的“中国力量”。
会议规模:政府领导、协会领导、特邀专家、养殖大户、产业链企业、经销商、一线人
超500会,政府领导莅临指导,专家学者共分享,100个养虾大户(白对虾、罗氏沼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等),200名大经销商、200企业代表共参与的行业盛事。
化学品储存项目主要涉及化学品的储存、管理、分装和配送,是化工行业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全球化工行业的持续增长,化学品的需求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新种质问世,终结了学界50多年来关于肌间刺是否可选育的争论,取得了我国水产育种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突破。这是我国渔业科研...
曾经为惠氏中国创下辉煌的启赋爱尔兰工厂,如今业绩下滑、频繁换帅的惠氏,不得不断臂求生。 雀巢2023年决定的一项计划即将实施,那就是启赋奶粉、...
《广东省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已经2024年12月9日十四届广东省人民政府第4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水产苗种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