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福建省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福

发布日期:2023-11-08 19:17浏览次数: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地地形,仅有的少量农田还大多数属于农保田,可用于养殖的池塘面积严重受限。由于缺乏大面积连片池塘,导致大宗淡水鱼生产经营难度增加,生产成本较高。零星分布的池塘不利于机械化管理,大多数养殖户仍然依靠传统模式艰难经营。此外,丘陵山区大多数为经济林,保水性差,且局部强对流气候较为普遍,半年雨水多,导致山洪频现,对养殖户造成严重威胁。

  福建根据地理位置可分闽南、闽西、闽北、闽东4个地区。由于4个地区之间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特别是闽南和闽北之间,苗种放养季节相差1个月,地区气候条件多样化不利于苗种的统一生产和供应。近年,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资助下,福建省在闽北建立了大宗淡水鱼良种繁育基地,实现了部分大宗淡水鱼新品种的属地化,良种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且苗种可供给周边地区。但是由于季节差异等客观因素,导致闽南和闽西两个地区的良种供应仍然依赖广东等周边市场供给。因此,加快福建省良种场建设工作、优化良种场布局、提升各地区的苗种生产和供应能力,是确保福建省大宗淡水鱼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福建省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是山塘水库和池塘养殖。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福建逐渐兴起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丘陵山塘生态节水养殖模式”“鱼—菜共生模式”“猪—沼—萍—鱼生态养殖模式”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等养殖模式。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实施规范和标准,导致各地区各模式的养殖效果参差不齐,加上品牌建设和宣传工作滞后,营销模式单一,新养殖模式无法大规模推广。

  闽西北山区水源较好,且养殖生态条件优势突出,其养殖的大宗淡水鱼品质好,口感佳。但是,由于缺乏地区自主流通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大部分产品依赖中间商运往广州和福州地区,且与来自其他省份、地区大宗淡水鱼的产品混销,产品无法体现价格优势,原本的产品优势变成成本劣势,制约着大宗淡水鱼产业在山区的发展。再加上闽西北地区大宗淡水鱼经营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交通运输不便捷,导致生产经营成本高,和其他地区的同类商品比,缺乏竞争力。因此,加强地区自主流通渠道和销售市场,打造地区品牌是提升大宗淡水鱼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鱼塘标准化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福建省各主要养殖区建立起许多规范种苗繁育和现代产业化示范基地,硬件设施得到了提升,但是制种技术和研究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大宗淡水鱼作为福建省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在品种选育改良创新方面缺乏持续稳定的政策扶持资金。现有的大宗淡水鱼良种均由其他地区引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另外,受大宗淡水鱼成鱼价格的影响与养殖规模限制,市场需求量不大,其苗种价格低廉,导致良种场经营难度增加,大部分苗种场放弃自繁,以外调苗种标粗经营为主。因此,应建立良种发展扶持的长效机制,从公益角度出发,扶持一些具有地区辐射能力的良种繁育场,加强良种选育,为福建省大宗淡水鱼提供优质苗种,保障大宗淡水鱼产业的健康发展。

  请关注,点击我的头像进入或在今日头条搜索{吉山花瑶}个人主页可以查看我的更多作品,今日头条会对关注者推送我的更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