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常见问题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农业算大账系列:启东市海产品虾蟹混养亩均利

发布日期:2024-09-13 20:30 浏览次数:

  启东市拥有海岸线公里,有“海洋经济之乡”之称,吕四渔场作为中国四大渔场之一,依托吕四渔港,每年海产品捕捞量占江苏省的三分之一,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启东的海产品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启东市按照“良种化、设施化、信息化、生态化”要求,依托渔业产业优势和沿江沿海区位优势,强化临海高效设施渔业园区、浅海设施养殖园区、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产业园区、沿江扣蟹高效养殖园区等四大园区建设,实现海产品捕捞和养殖产业发展齐头并进。2016年,启东市的海水养殖面积24983公顷,产量12.14万吨。成功创建南通市级家庭示范渔场2家,启东市级示范家庭渔场8家,通过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复评考核1家,在南通市临海县区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此,为了解掌握海产品养殖的成本收益情况,指导养殖户加强成本核算,促进节本增收,助推海产品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联合启东市发改委、启东市海洋渔业局对2017年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模式下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调查。

  (一)项目发展情况。启东黄海滩涂海水养殖产品早期以对虾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启东渔业科技人员因地制宜成功摸索出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模式,通过混养脊尾白虾弥补了单养梭子蟹产量较低的缺点,并自2000年起大面积推广。目前该养殖模式已比较成熟,养殖面积已超过4万亩,全市400户渔业科技示范户中,涉及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的就有175户,占比超过4成。近年来,启东市又初步摸索出了池塘底播竹蛏养殖+青蟹+脊尾白虾和池塘底播竹蛏养殖+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的贝、虾、蟹立体海水池塘混养模式,海水养殖模式渐呈多样化格局。2017年启东全市脊尾白虾和梭子蟹养殖面积3194公顷,产量7080吨,分别占全部海水产品养殖的12.78%和5.83%。

  (二)养殖条件。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养殖,前者是主养品种,后者是混养品种。其养殖条件为每个池塘大小以8-10亩左右为宜,土质为泥沙质,水源无污染。池埂宽4--5米,池深1.5米以上,探底四周开挖0.8米左右的深沟。建造进排水闸门,在排水闸前增加一弧形排水拦网,有利于水体交换和保存虾幼体。每个池配备一台增氧机。

  (三)养殖方式。1、放苗时间。梭子蟹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亩放2只抱卵亲蟹。脊尾白虾通过在池塘投放抱卵虾自繁的方法获得,以7月份每亩投放500克抱卵虾最为合适。主要原因是:7月份投放抱卵虾,不但出苗整齐,高温期病害较少,有利蟹、虾的生长,其生长周期与市场销售高峰正好吻合,而且与养殖梭子蟹出售也基本同步,便于生产管理,有利于取得最好的养殖收益。

  2、饵料投喂。梭子蟹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脊尾白虾则属杂食性,因此饵料品种依蟹而定。主要以新鲜、未受污染的低值小型贝类、小杂鱼虾作为蟹、虾饵料。

  3、水质管理。一般每隔3--5天换一次水,注入新鲜海水,换水量每次在30%--50%。若遇上持续暴雨,要设法将上层池水慢慢排出,遇上赤潮等禁止换水,以保证水质质量。

  4、成熟起捕出售期。平均养殖天数为240天左右,成熟期为11月份,翌年1到3月份,是出塘销售期,一般每年元旦左右开始捕捞销售。

  以对启东市近海镇樊天新养殖户虾蟹混养面积100亩的成本收益典型调查数据为例:

  平均每亩脊尾白虾产量168公斤,每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1696.76元,亩均产值5701.12元;平均每亩梭子蟹产量15公斤,每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4332元,产值1299.6元。脊尾白虾与梭子蟹混养每亩合计平均产值7000.72元。

  平均每亩总成本6105.2元。其中:种苗费、饲料费等物资与服务费用投入3070元,人工成本535.2元,土地成本2500元。产值减去成本投入后,亩均利润895.52元。

  调查户反映,受总体气候风调雨顺影响,2017年的虾蟹混养收益总体情况要好于2016年。2016年其亩产量不足150公斤,亩产值不到5000元,按照农产品成本调查的全成本调查口径,处于亏损状态。

  调查数据反映,2017年虾蟹混养的成本利润率只有14.67%,投入收益水平相对较低。影响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有:

  (一)产量因素方面:一是虾蟹即将成熟期如果遇到瞬间暴雨造成短时间雨水集中,水质变淡造成虾蟹死亡。二是种质退化和池塘老化导致近年养殖海鲜发病率越来越高,增加了养殖风险。三是幼苗投放密度、饵料投量是否充足、塘口位置、塘底泥沙质量、溃堤、暴冻、大雾强对流天气(台风)等带来的虾蟹缺氧、应激等情况以及虾蟹突发疾病等均会对产量造成影响。

  (二)成本因素方面:土地成本偏高是主要因素。据调查,目前启东的养殖池塘出租有三种情况,一是从政府(镇政府)租取,价格最底,二是从国司租取,每亩价格会高出几百元,三是从整租老板手里转租,租金最高,每亩租金约2500元,最高的甚至达3000元,而且各镇租地的价格标准又各不相同,最低的一般约在1500元左右。调查对象的土地租金占总成本的40.95%,占养殖收入的35.71%,土地成本高位,影响了其养殖收益。其次是饲料成本上升。近年来,受休渔期时间逐渐拉长和对捕捞管理的力度加大,小杂鱼的产量减少,价格上涨,导致了饵料成本增加。

  立体高效生态混养技术不仅有效提升养殖产量,而且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使用面积中得到最大化利用。为此建议:

  (一)加强环保生态养殖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合理引导产业发展。随着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启东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5~2020)》中预计至2020年全市水域滩涂养殖面积将由41.4万亩增至61.5万亩。建议政府在合理调整地方产业结构时,加强环保生态养殖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示范推广和应用环保生态养殖模式,根据水体养殖的承载量合理确定养殖密度,防范因过量养殖而引起自然水域和养殖水体的水质恶化,及养殖病害交叉。积极推广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饲料,提高抗病能力和个体规格。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禁使用禁用药品,做到规范用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完善疫病应急方案,加快病害防治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支持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引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开展养殖科技的培训指导,推广科学生态绿色养殖。调查中发现,多数养殖户为个体经营,文化程度低,对养殖失收显得比较茫然,说不出具体的亏本原因。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生态科技养殖技术的培训指导,通过聘请渔业专家讲座和渔业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相结合的办法等方式,在下种期、繁殖期、成熟期、沉塘待捕、捕捞时间等关键时期,开展科学生态养殖培训指导,为农民提供在线水质监测、气象、生长特征等产前、产中、产后科技一体化服务,既保证商品规格质量又不损失产量,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重视市场供求形势变化研判,增强养殖风险忧患意识。虽然近年来海鲜消费热情递增,市场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推动海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但随着海洋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生物种群生态得到逐步恢复,相应的野生品种产量将会逐年提高。因此,养殖海鲜的价格一路看好并非定律,市场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一旦突破供需平衡点,情况就不会乐观。同时,气候环境的异常多变,如气温偏高,将导致养殖虾蟹提早挂籽,影响产品品质,价格下跌。为此,养殖户应增强市场忧患意识,顺应市场需求,着力海产养殖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海产养殖与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等旅游经济、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空间。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