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10 19:51 浏览次数:
8月2日23时,在海城市温香镇防汛工作的最紧要关头,郁坨大坝疑似渗漏和管涌处置现场来了3名村民,他们不提要求、不图回报,义无反顾地跳进齐腰深的积水,一干就是3个小时,直到隐患得到有效处置才默默离开。
这几名村民是谁?深夜来到郁坨大坝是偶然还是特地赶来帮忙?海城市开始全城紧急寻人。经过多方走访,记者了解到,这3人并非温香镇村民,而是来自与温香镇接壤的高坨镇桑树村。他们的年龄都是四十出头,其中刘云秋和徐东是夫妻,他们在村里种水稻,还在稻田里养河蟹,而吕久强则是村里的淡水鱼养殖户。提起这三人,桑树村的乡亲都说他们是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这三人都会主动帮忙。
8月5日,在海城市委办公大院,刘云秋、徐东、吕久强等群众代表受到表彰,海城市领导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鲜花及奖励金,称赞他们是防汛一线的“最美身影”。
“主要是为了家乡安全,咱能帮上啥忙儿就帮啥忙儿。”8月8日,刘云秋向记者讲述了当天的经历
“听说浑河的温香镇郁坨大坝出现管涌,你家离得近,可要小心一点儿。”8月2日20时30分,刘云秋接到朋友的提醒电话。挂断电话后,丈夫徐东说:“走,咱去坝上看看,能帮忙就帮一下,咱村的安全最重要。”夜色中,夫妻俩骑着三轮电动车出门了,临走还不忘带上家里的铁锹。
刚出家门没多远,后面一台轿车追了上来,同村的吕久强摇下车窗问:“你们干啥去?”“到大坝上看看能不能帮上忙。”徐东回答。“正好,我也要去大坝看看,一起呀。”吕久强说。于是,三人驾驶着电动车往大坝前行。
管涌地点是郁坨大坝下的一片玉米地,抢修人员正挥舞着铁锹,将碎石装入编织袋,再把编织袋搬运到管涌附近进行封堵“大家先把这片玉米秧清理了。”现场指挥人员呼喊着。一听有活儿干,三人立刻冲进玉米地,开始徒手拽地里的玉米。玉米的根扎得深,拽起来特别费力。
随着逐渐接近管涌地点,玉米地里的水越来越深,先是没过了膝盖,再接着就没过了腰。徐东和吕久强的鞋子陷在泥里拔不出来,两人索性脱掉鞋子前行。“前面的玉米不能割了,剩下的玉米秆容易扎坏封堵用的布料,还是踩倒吧。”现场指挥人员说。徐东和吕久强两人立刻行动,手脚并用放倒一棵棵玉米。水下的石块和玉米秆上的细刺不时刺痛着双脚,两人却浑然不顾。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8月3日凌晨2时,管涌附近的玉米清理完毕,经过抢险人员的全力封堵,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时,奋战了3个多小时的三人悄悄离开了现场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