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7-29 20:32 浏览次数:
“你们发明的水产养殖机器人真给力,真正帮到我们心坎上了,太感谢了。”6月2日上午,看到黄圆原、翁海洲、孙炜喆、李维政四名南通理工学院学生特意上门回访“启创智能水产养殖机器人”的使用情况,无锡市宜兴市杨巷镇革新村的水产养殖户尹建刚感动不已。
尹建刚是宜兴出名的水产养殖好手,思想开放且先进,采用分层养殖法也大幅扩展了鱼类和螃蟹的养殖面积。不过在养殖过程中,他和其他养殖户经常会遇到饲料分布不均,进而影响水产产量的问题。
去年,南通理工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海专业的8名学生来到革新村开展社会实践。学生们在与养殖户和渔民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的养殖困惑和需求。南通理工学院在“创智能团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水产养殖方向小分队,并于去年5月开始研发水产养殖机器人。黄圆原、翁海洲、孙炜喆、李维政等小分队的成员们不断研究和改进,最终在今年寒假研发出一款水下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能在不同水深高度进行智能分层投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南通理工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海专业学生黄圆原介绍说,“启创智能水产养殖机器人”载有图像采集设备、照明系统,安装了安全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温度传感器、姿态传感器和惯性导航模块。同时,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维修和更换部件,大大降低了故障率。一方面,通过搭载的PH检测、氨氮含量检测等仪器,可以有效提高水质检测效率;另一方面,机器人所选装的饲料投喂舱等设备,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今年三、四月份,南通理工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先后带着“启创智能水产养殖机器人”走进宜兴、靖江等地的农村,用实践来检验发明,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
“机器人有用、好用、实用。”尹建刚兴奋地告诉黄圆原他们,今年一季度,自己养殖基地的鱼类和螃蟹产量增加了40%。宜兴地区使用“启创智能水产养殖机器人”的养殖户增长8.2%,部分企业盈利增长达到45万元。
“下雨天产生腐化,水质变差,导致螃蟹减产”“水草缠绕螺旋桨,机器人容易故障……”在回访中,4名南通理工的学子们对机器人进行了维护,并把养殖户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翁海洲表示,“我们回去将对机器人进行功能迭代,把这些问题解决掉。能够学以致用,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乾坤未有定,科技助振兴。南通理工学院学生团队把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更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燕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宝东曾远程对“启创智能水产养殖机器人”研发进行过指导,并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