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7-26 17:02 浏览次数:
近期畜牧业有两条值得关注的新闻。一是,牛羊肉价格下跌,特别是牛肉价格自去年以来一路下滑,如今已跌至近5年新低。二是,在整体行情较低迷的背景下,日前举办的中国畜牧业博览会,是展商最多、产业链最全的一届。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保障着居民的肉蛋奶供应。2023年,畜牧业稳定发展,猪牛羊禽肉产量均实现增长。不过,规模增长的同时,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从养殖端到加工端对此都有感受。以奶业为例,过去乳企端通常比牧场端情况乐观,而现在却双双承压。在消费趋稳、产量增加、竞争加剧等因素叠加下,畜牧业出现阶段性供应相对过剩,大多数畜产品遭遇“增产不增收”的困难,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挑战不只是价格问题,背后还有竞争力问题。看一国畜牧业竞争力水平,不仅看供给保障,还要看产业素质和国际贸易。从产业素质看,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还不高,普遍低于行业标杆;缺乏成本优势,生产成本远高于其他主产国;部分畜种和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从国际贸易看,进口畜产品的冲击不可忽视。数量增长,进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重在上升。同时,价格低廉,多数品类进口到岸价明显低于国内价。
其实,畜牧业还面临另外两大现实问题,用地难和资金难。用地方面,养殖用地是畜牧业的基本生产要素,也是当前最突出的制约因素。由于永久基本农田不能用于畜禽养殖,可用于发展养殖业的用地紧缺,规模养殖场面临选址难。资金方面,多数地区畜禽活体还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养殖企业普遍缺少流动资金,扩大再生产和科技成果应用受限。
肉牛产业就是以上多重问题的集中体现。行业承压的原因在于,国内牛肉产量攀升,进口牛肉增加,消费增长有限,导致供过于求,价格走低。然而,并非市场上所有牛肉的价格都走弱。人们发现,分级较高、品质较好的牛肉抗价格波动的能力更强。这是因为其口感独特,可替代性低。消费者买到的大多是简单屠宰后的鲜肉和冷冻肉,这些受价格周期影响大,而有的牛肉经分级加工后包装,深受消费者欢迎,还获得了品牌溢价。
这启示我们,面对困难,畜牧业要破解瓶颈,解决深层次的产业问题。办法中有两条必不可少,一是科技,二是强链。
要提高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我国蛋禽产业竞争力世界领先,肉牛和奶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生猪、肉羊和肉禽产业居中偏上。这既与科技创新能力有关,也与技术推广受到制约、降本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有关。今后,要从养殖技术、育种技术、饲料配方、设施设备等方面发力,提升竞争优势。以饲料为例,其占生鲜乳成本的七成,深挖饲料成本潜力很有必要。2023年我国牛奶产量4197万吨,每公斤奶饲料成本如能降低0.1元,全行业增收将十分惊人。
要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从而提升市场效益。完整的区域产业链条是市场竞争的强大助力。过去,养殖端分散经营,市场话语权弱。当前,畜牧业正加速规模化和品牌化,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相比种植业,畜牧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更为重要。要鼓励大型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注重产品开发、标准制定,推进品牌建设,及时跟进细分市场,不断适应消费方式和偏好的变化。目标是占领“微笑曲线”的两端,延链补链强链,带动中小养殖户发展。(乔金亮)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安全,不断开创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征程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法治思想和总体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征程把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