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福建渔业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7-05 12:49 浏览次数:

  5月,海水渐暖,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养殖的100万笼鲍鱼苗正忙着“搬家”。

  “每年4月下旬到6月初,是鲍鱼北上的时候。”公司董事长吴永寿介绍,鲍鱼养殖要求水温保持在15至25摄氏度之间,夏天福建水温高,不适宜鲍鱼生长,而山东省附近海域的水温正合适。

  公司有两艘5000吨级专业运输船,保障鲍鱼转场。船上配置了先进的喷淋式供水系统,可直接引入海水循环,运输途中鲍鱼成活率接近100%。

  “鲍鱼的高品质和高价值主要通过大规格体现,但大规格鲍鱼市场一度被国外垄断。”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柯才焕介绍。

  自2007年起,柯才焕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历经11年努力,研发出新品种“绿盘鲍”。“多地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养殖周期明显缩短,生长规格比普通鲍鱼大一倍以上。”柯才焕说。

  鲍鱼养殖的发展之路,是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科学开发食物资源的一个典型案例。

  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有大小海湾125个、海岛2200多个。“靠海吃海”,福建加快建设“蓝色粮仓”。

  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碧波荡漾的海面上,漂浮着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平台总长92米、宽36米、高27米,水下养殖水体达6.2万立方米,年产优质大黄鱼600吨,年产值达1亿元。”平台工作人员范永杰介绍。

  踏上平台,只见智慧渔业系统显示屏上,一条条金鳞密布的大黄鱼甩着尾巴竞相逐食。配备声呐、视频监控、海流监测等设备的智能系统,可根据水温、水质和鱼群情况指导生产,实现“一屏在手、一目了然”。

  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海域,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海洋开发,福建“海洋牧歌”越唱越响。2023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约1.2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90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余公斤,均居全国前列。

  “践行大食物观,大力推进‘蓝色粮仓’建设,福建将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增强水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钟自炜)

  走进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区,“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令人眼前一亮。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拍摄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

  7月5日6时4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根据新路线图,ITER规划目标保持不变,但氘-氚聚变实验阶段开始时间将推迟到2039年,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达50亿欧元。

  7月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一年来,广西发现新物种48个。不断发现新物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拓展了新空间。

  最终,“智慧应县木塔”体验应用还原复刻木塔一至五层五大探索场景,实现了模拟登塔、艺术还原、古今融合等突破。

  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7月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据介绍,嫦娥七号任务已经遴选了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

  自黄河站2004年建站以来,中国科研人员持续监测北极环境变化,收集冰川、陆地生态、海洋生态、空间物理等方面的数据。

  专家提醒,对于一些气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这类刺激性气体可能会诱发气道痉挛,引发哮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受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接连出现了40℃至43.3℃的极端高温,同时,我国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也突破了6月上旬的极值

  “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日消息,目前,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80后”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野外踏青也可点外卖,几分钟就能送到!”在四川成都彭州市郊外山区深处的“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谭晓雪打开“送吧空运”手机小程序,点了一杯咖啡。不到十分钟,一架无人机稳稳降落在面前的平台,打开货箱,一杯咖啡安放其中。

  近期,运动状态下的心源性猝死引发关注。专家提醒,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人人都应该掌握。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4日开幕,今年大会出现不少“新面孔”,大模型带动下的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市场上找到落地方案。

  该同传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正来自于不久前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