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健康成

发布日期:2024-06-16 13:43 浏览次数: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之后,合成生物近日来成为A股最热门的概念赛道之一。Wind数据显示,4月22日至5月8日的10个交易日内,合成生物指数连续上涨。其中,截至5月9日收盘,蔚蓝生物走出涨停7连板,7天累计涨幅高达95.01%,成交额超6亿元。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合成生物学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亮眼,目前行业估值明显低于近3年平均估值水平。基本面方面,相关公司新产品和新产能逐步落地,未来收入和利润有望维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估值方面,随着后续重磅政策催化,板块估值水平有望持续修复。

  关于近期成为市场焦点,有行业人士表示,部分原因在于政策层面的积极信号。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在中关村年会上透露,国家层面预计近期将出台生物制造产业行动计划,预示着合成生物学领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关注度。

  波士顿咨询与B Capital近日联合推出报告《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过去五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7%,预计全球合成生物市场在可见的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在2028年将增长为体量达到近500亿美元的全球型市场。

  在我国,“十四五”以来,合成生物学已经逐渐在天然产物合成、医学、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应用。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发展生物经济是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加速演进趋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向,是前瞻布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满足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并提出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

  而在二级市场上,截至一季度末,31家机构旗下50只产品重仓梅花生物,总持股2.23亿股。其中,重仓最多的兴证全球基金总持股1.15亿股,国泰基金、易方达依次排名第二、第三,分别持股3735.11万股、2859.55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行情的加持下,部分不涉及合成生物或者刚刚开始布局相关领域的企业也乘上了股价上涨的顺风车。钱江生化近日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称,近期公司关注到有媒体将公司纳入了“合成生物”的概念。公司目前不涉及合成生物相关的产品与业务,因此不涉及合成生物的概念。媒体关注到公司成立了分子生物学平台,但该平台2024年3月成立,成立时间短,投入资金极小,主要用于为生物农药业务提供科研支撑,目前没有产生相关产品与收益。

  瑞丰高材也在其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表示,公司关注到近期深交所互动易投资者所提问题,以及股吧等投资者社交平台对公司黑磷材料、合成生物材料、新能源电池胶等新业务的关注度较高,可能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公司称,控股子公司瑞丰玥能主要从事黑磷及黑磷烯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黑磷产业化技术壁垒较高,有较大不确定性。

  具体看来,上游方面,比较值得关注的是DNA合成公司。中游方面,平台型公司值得关注,目前平台型公司针对的环节包括DNA设计、菌株构建、菌株筛选等,并结合自动化、高通量、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等技术来提升相应环节效率。至于下游,则是产品型公司,这是合成生物学落地关键环节,在工业生产及医药等领域进展较快。

  中信建投团队表示,利用合成生物学生产产品主要包括选品、微生物构建和量产三个环节,各环节均存在相应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壁垒,其中微生物构建环节通常可由高校完成或进行合作,部分企业搭建的工程化平台也降低了菌株构建及筛选的难度,而选品和规模化生产环节的壁垒更加值得关注。技术突破往往呈螺旋式上升,对行业未来发展应保持乐观。

  市场人士认为,在参与生物制造行业投资时,应关注那些真正具备成长性、能利用生物制造或合成生物学技术展现竞争优势的企业。这意味着寻找那些已完成多个合成生物学产品布局,正在向新领域拓展的成熟企业,或是拥有丰富产品储备、未来可能带来显著业绩弹性的企业。投资策略上,应瞄准那些能够对传统生产方式产生颠覆性替代效果,且拥有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型企业。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