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宁德1号深海养殖“国鱼”传奇“鲜”人一步

发布日期:2024-05-19 12:45 浏览次数:

  上苍赋予了它窈窕身形、细腻肤质之时,不忘为它点上日出东方最透亮的那抹颜色——于是以太阳为神祇的中国先人命它以

  高颜值加上好口味,大黄鱼成为了国人餐桌上极有脸面也极有风味的一道大菜。在盛产大黄鱼的宁德,它还是一件极有排面的礼物,常常出现在“提亲”这一重要环节。

  然太过美味让它一度因捕捞太过而濒临绝迹。“中国大黄鱼之都”宁德,几十年来,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渔民的共同努力下,大黄鱼在家乡繁衍壮大,过得风生水起,成为了宁德人的致富鱼:每年全世界99%大黄鱼产量在中国,全中国80%大黄鱼产量在宁德。

  是的,你没看错,大黄鱼有“芯”,你现在吃到的每一口大黄鱼都藏着“黑科技”。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鱼,身价高得令人发指,普通百姓餐桌上难觅踪迹。

  为抢救“国鱼”,以刘家富为首的一批闽东水产科技人员行动起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人工繁育、拯救大黄鱼。

  他们并没有成功先例可循,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一路艰辛,可想而知。刘家富等科技人员先是学习了四大家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几经摸索和试验,获得了大黄鱼人工授精和室内育苗技术的成功。而后,又陆续攻克了育苗营养补给、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

  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黄鱼这一中国传统海鱼育种成功,实现了中国“芯”。刘家富被誉为“中国大黄鱼之父”。

  今天,当我们来到宁德三都澳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以看到经过科技人员多年努力制定而出的选苗环节:原来,想要做一条优秀的大黄鱼,必须从幼苗“卷”起!

  科技人员为大黄鱼设计了一个个“赛程”:量身长、测体重、做心率检查、参加游泳测试……达到标准的大黄鱼亲鱼(种鱼),方能进入下一个“赛道”;最终成功突围的幼苗,可谓万里挑一,它们长大后产下的后代,才登陆了我们的餐桌。

  “卷”了又“卷”,宁德大黄鱼“宁芯”已升级至第三代,并推广到全国九家大黄鱼育种单位应用;另外,“富发1号”大黄鱼新品种也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宁德大黄鱼年育苗量达到了30亿尾。

  到宁德,你会发现大黄鱼不仅有“连排别墅”——深水抗风浪塑胶养殖平台,还有“豪华大别墅”——“宁德1号”大型深海养殖平台入住。鱼不仅住得好,更是住得美。

  在深水抗风浪塑胶养殖平台出现前,渔排多使用木制泡沫网箱,抗风浪低、易破碎,还会形成海漂垃圾,对海洋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除了以上的“连排别墅”,还有“宁德1号”这个“豪华大别墅”。这一中国船级社(CCS)半潜式全框架深海养殖平台,不仅在抗风浪上提升了——可抗17级台风,亦保有改善养殖污染这一优点,另增有可升降、避赤潮等优势。

  更厉害的是,平台配备自动投喂系统、网箱移位报警系统、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洗网机器人等,智能养殖不在话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别墅”成为了宁德海上新一景。宁德人将渔旅相结合,在官井洋盖了18栋海上别墅,游客可在此钓鱼、吃海味、看海上日出等,体验休闲渔业的乐趣。

  围绕这尾“国鱼”,宁德人全方位书写“传奇”,育种、养殖、生态保育、加工、物流、旅游等,推动着水产养殖蓝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宁德市大黄鱼人工养殖年产值达100亿元,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了饲料加工、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帮助30多万沿海农民实现了小康梦。

  可以说,这尾大黄鱼在“弱鸟先飞”的宁德实践中扬起了高高的一朵浪花。在这片乡村振兴的热土上,一个盛大的活动即将于2月18日在宁德三都澳大酒店举行:第十六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荣誉盛典。

  届时,全国电视工作者将汇聚一堂,遴选一批展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优秀电视及网络视听作品,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的新举措好办法,集中推介展示奋战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先进典型,讴歌感人事迹,分享成功经验。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