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0-30 19:01 浏览次数: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0月29日消息(记者 胡丽齐)10月29日上午,南国小记者三亚俱乐部走进中国第一家珍珠主题博物馆——海南京润珍珠博物馆,带领南国小记者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之旅,感受源远流长的珍珠文化。
42万粒工艺珍珠灌制而成的珍珠墙,璀璨夺目;“珍珠交响曲”展品演奏着珍珠的文化和时尚;上千幅图画展示、上千件实物标本以及世界名人仿真蜡像,正将珍珠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当天上午,在海南京润珍珠博物馆内,南国小记者们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跟随珍珠文化的历史脉动,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一步步揭开闪亮明珠的神秘面纱。
“海南最早采珠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珍珠最佳采收季节是什么时候?”“珍珠都有哪些用途?”参观中,讲解员通过重点讲述、知识问答互动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南国小记者们科普珍珠的相关知识,大家边听边看、边学边记,争先抢答,现场学习氛围浓郁。
珍珠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珍珠展品,让今年7岁的南国小记者赖海丽应接不暇,她发现珍珠的形状不全是圆形,有的像土豆,有的像茄子,千姿百态,颜色各异,而各式各类的珍珠工艺品更是让她眼前一亮。“哇!你看,这里有用珍珠拼成的小动物,好可爱,还有用珍珠做成的马甲、手袋、披肩……”
除了能看到各类海水、淡水珍珠母贝的实物标本之外,博物馆内海展出现代海水珍珠养殖场微缩模型,让南国小记者们更直观地了解珍珠的形成、养殖和加工。“今天收获很多,没想到珍珠的形成这么神奇,通过实地观摩,我学习到不少课本外的知识。”南国小记者郭安宸感慨道。
当天,南国小记者们还走进科普小课堂,通过观看珍珠科普影像回溯历史,深入了解珍珠发展历程。南国小记者们了解到,因数量稀少、采摘困难等原因,在古代,珍珠成为尊贵珍奇的装饰宝物。如今,通过探索,人们已经实现通过现代养殖的手段批量获取珍珠,珍珠不再千金难求,不仅可以用作珠宝饰品、入药,还可以打磨成珍珠粉,用于美容护肤,做成工艺品……
随着珍珠及其产品越来越多,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辨别真假珍珠粉?海南京润珍珠博物馆工作人员取来了米醋以及真假珍珠粉,通过现场演示和指导,带领南国小记者们进行一场互动科学实验。“这份与醋相溶并且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真的珍珠粉,因为珍珠粉的本质是有机碳酸钙,会与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南国小记者林弋帆骄傲地向家长分享所获。
另一边,精彩的开蚌取珠现场也让南国小记者们收获满满。随着工作人员熟练地开蚌手法,一颗颗熠熠闪光的饱满珍珠展露在蚌肉之间,个头或大或小,颜色或深或浅,现场惊叹一片。
“此次研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让孩子开了眼界,涨了知识,我们做家长的也跟着收获很多。”家长范文娟点赞地说。
小记者郭安宸:刚进博物馆,我们就被入口处一面特殊的墙吸引住了,这面墙上竟然装饰着42万粒工艺珍珠,它们闪耀着七彩光芒,让人惊叹不已。我学到了很多珍珠的知识,也深深感受到了人们对珍珠的热爱和追求。回家后,我会把今天所学告诉家人和朋友,分享珍珠耀眼光芒背后的故事。
小记者郑欣彤:今天我收获很多,最期待的就是开蚌取珠环节。我了解到了珍珠的形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贝类、蚌类都需要承受很多的苦难。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要相信风雨过后一定能绽放光芒。
小记者肖志航:今天是难忘的一天,我见到了各式各样的珍珠,学会了如何辨别真假珍珠,感受珍珠“诞生”的奇妙,了解到珍珠有很多用处,它不仅是首饰,也能做药材。
南国都市报小记者俱乐部是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旗下教育平台南国学堂倾力打造致力于培养优秀小记者的学习交流实践平台。南国小记者三亚俱乐部将为小记者提供职业体验、社会实践、自然导赏、知识科普、爱心公益 、对话“名人”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为小记者提供多个展示舞台。如果你也想加入,可以联系老师,报名咨询电话: (微信同号,请在工作时间内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