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沙县夏茂: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创建夏茂镇

发布日期:2024-04-15 15:57 浏览次数:

  首页政务公开工作动态全省农业信息联播三明

  夏茂镇是千年古镇、将军故里、小吃源乡、佛教圣地,也是三明市小城镇建设中心乡镇、全省粮食主产区、省级商贸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去年该镇被列为市级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镇以来,按照“牢记嘱托、综合试验”,六措并举,积极有序推进特色镇创建。

  一是以“领”字为核心,构建发展框架,组织力量有新保障。强化领导,高站位布局,成立夏茂镇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工作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产业振兴等8个专项小组。多规合一,高标准起步,编制了《沙县夏茂镇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发展规划(2019-2023)》及《沙县夏茂镇小城镇“双修”实施方案》,力争形成“一带两横三纵多节点”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常态督导,高质量推进。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采取“一周一例会、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推进”督导方式,确保高质量完成创建工作。成立“5+1”项目攻坚组,围绕“五个振兴”和综合试验,谋划乡村振兴五年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8.31亿元。

  二是以“农”字为核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发展有提升。以沙县小吃上下游配套产业为主导,聚力延伸特色农业生产—-绿色食品精加工—-文旅三产产业链,做响夏茂“农”字号品牌,做大镇域经济。现代农业:万亩优质烟稻产业基地:借智借力谢华安院士工作站和省级良种繁育工作站科研孵化成果,稳步推进优质稻、水稻制种、烟叶等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每年稳定种植优质稻、超级稻2万余亩、烟叶7000亩,制种8000亩。特色果蔬基地,特色林下经济,发展七叶一枝花、铁皮石斛、黄精等1000亩。其中东山家庭林场的七叶一枝花种植基地被列为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示范基地。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进省市县科技特派员11人,加强与省市部门、农科院等专家团队合作,发展农林专业合作社82家、家庭农林场48家,农业企业7家。代表性的合作社有: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益鑫合作社以及福建省首家有机水稻生产和加工基地——禄华合作社。食品工业:规划实施745亩的省级农民创业园,培育了元利珍稀食用菌、宏苑茶业、茂溪冬酒、菁发食品等农业化加工企业9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文旅产业。以“小吃、水稻、茶叶、红色”为主线,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培育融观光、体验、科普、研修为一体的文旅产业。文昌宫—俞邦村—红边茶文化产业园线路列入福建省“全福游、有全福”旅游精品线路。

  三是以“美”字为核心,重拳整治环境,生态宜居有新改善. 把握“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一批治污染、优环境的建设项目,常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分类建设美丽乡村。集镇打造建管并举。实施集镇提升改造“双修”工程,完成一期中山路人行道“两违”拆除2.8万平方米,投资960万元,全面改造提升集镇中山路、农贸市场,以及集镇重要节点景观。同时,常态化整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美丽乡村梯度推进。逐步打造2条美丽乡村示范带。人居环境常态治理。全面铺开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一革命五行动”,开展竞赛活动,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实行“河长-河道专管员-设岗党员”三级联动管护机制,划分责任区常态巡河。全镇共设有河长、河段长10人,河道专管员32名,设岗党员73人。“河长制”工作被央视报道。

  四是以“善”字为核心,重塑善德风尚,乡风文明有新实招。 完善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载体,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做好“苏区老区文章”,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小吃文化,培育文化品牌。红色文化铸魂。建成红色展厅,青少年课外红色教育活动中心; 利用《红色夏茂》《回忆录》等书籍,挖掘红色遗存、红军故事,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乡村文化易俗。完善镇村文化阵地设施,建成乡贤名士馆、民俗文化馆,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评选以及特色民俗活动,挖掘优秀文化,推动移风易俗;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29个。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全国试点。教育文化育人。先后投入约5100万元,完成了夏一学校整体搬迁、二中科技楼等项目,建成懿德堂、懿德文化长廊,弘扬和传承厦大资深教授邓子基优秀的求学、治学精神;开展特色教学,成立邓子基奖学奖教基金,素质教育水平逐步提升。

  五是以“合”字为核心,凝聚干群力量,乡村治理有新成效。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运用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三三制”管理教育等方式,提升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公共服务提标扩面。设立1个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和28个乡村振兴服务站,依托“乐龄学堂”“养老服务中心+卫生院”等形式,推行“互助养老”“医养结合”。其中,洋元村乐龄学堂曾两次参加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并作经验典型发言,同时与台湾竹南镇对接合作交流。今年将投入300万元,打造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平安建设持续深化。创新禁毒办、小吃办联合办公模式,建成林则徐禁毒宣教室、禁毒康养中心;通过无人机、网格化管理开展拉网式排查,进行结对禁毒帮教,全镇吸毒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该做法在中国禁毒报得到报道。创新调解工作新机制,建立夏茂品牌调解室——祖波调解室,深化“三三调解法”,形成“镇、村、组”调解网络,夏茂镇司法所老所长邓祖波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六是以“改”字为核心,盘活生产要素,生活富裕有新突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聚焦资源优势,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农村人地钱等要素制约,建立“村、民、企”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盘活耕地资源。成立金茂土流公司,累计流转土地5200亩次,集中发展特色农业。引导村民将耕地经营权流转回村集体,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实行分类分红。盘活林地资源。深化“四共一体”林权合作经营新模式,鼓励镇村集体林场、林业大户以及林业经营组织与国有林场合作,实现每年固定村财收益和村民分红,促进村财和林农增收。全镇完成“四共一体”合作经营22600亩,面积居全县首位。梨树村在全市率先完成林票发行,并将在3-5个村进一步推广。盘活宅基地资源。探索农房流转试点,建立农村闲置房屋动态信息库,试行“农民+合作社+公司”经营模式。激活集体经济。探索发展“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先行以长阜面干、罗坑冬酒为试点,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入股合作社,构建村、民、企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村集体和农户“造血”功能。稳固脱贫成效。深入实施“五大扶贫工程”,3个贫困村、1个空壳村均摘帽脱贫。全镇308户709人贫困户均全部脱贫。

  中文域名: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政务地址:福州市华林路123号邮编:350003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