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小龙虾大产业!安徽这个小镇稻虾综合种养全产

发布日期:2024-03-30 12:28 浏览次数:

  原标题:小龙虾大产业!安徽这个小镇稻虾综合种养全产业链产值达13.44亿

  2023年9月2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徽省无为陡沟镇申报的“中国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称号进行评审,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主持工作)任献华、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蒋军、安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正荣、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陆剑锋、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张云龙、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小龙虾产业分会秘书长蔡俊、陡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雄军、陡沟镇党委副书记谢修超、无为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俊荣、陡沟镇副镇长程永康、陡沟镇农服中心主任罗作云等专家、领导共同参会。

  在这个充满收获的季节,陡沟镇迎来了中国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的专家评审会。2015年陡沟镇率先在无为市开展了小龙虾规模化养殖。2022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3.8亿元,其中一产产值5.07 亿元,二产产值16.21亿元,三产产值2.52亿元;从事稻虾综合种养农业经营主体达805个,已建立百亩以上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00个以上,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拥有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超8万亩,标准化种养基地产量达1.12万吨,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3.44亿元;年产成品小龙虾1.4万吨。同时,还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面积规模达4.96万亩,产值达6亿元;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绿色产品认证2个、主导产业品牌认证数量9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8年的风雨兼程,不断推进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带动全镇农民富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此次核审会一致对安徽省无为陡沟镇申报的“中国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称号表示赞同。进一步推动了该市的小龙虾产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这一荣誉的获得标志着无为市在稻虾产业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为该市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指引了新方向。

  为了取得这一荣誉,无为市坚持以“生态、创新、科技、融合”为理念,积极采取各项举措推进稻虾产业的发展。在无为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8万亩的基础上,预计小龙虾年产量将达到3.2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5亿元,位居全省第一。而陡沟镇凭借良好的水质和丰富的淡水资源,已成功打造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并形成了以稻虾综合种养为主导的小龙虾特色产业。

  陡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龙虾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专家组一致同意无为市陡沟镇申请“中国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称号。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任献华(左)和陡沟镇党委书记郭海洲(右)

  江十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公司养殖基地位于陡沟镇红星村,核心示范面积550亩。基地采用稻虾鸭生态高效种养的创新模式,真正做到了一水三用,一田三收,保障了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2018-2019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淡水龙虾分会、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小龙虾产业大会、安徽省水产协会、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联盟授予安徽省龙虾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稻虾综合种养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创新示范基地、小龙虾苗种示范基地,并被安徽省外经委授予安徽省富硒产业示范基地。

  安徽蓝田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无为市陡沟镇,成立于2010年11月,是一家以优质龟鳖繁育、特色规模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有安徽蓝野安徽江左渔谣、安徽蓝晟、安徽永来等4家子公司,2022年销售收入达2.85亿元。在生产规模上,坚持健康养殖,种业先行,建立了中华草龟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现代渔业良种繁育基地 ,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较大的龟鳖繁育、生态养殖及深加工基地。在产业结构上,坚持板块组团,三产联动,推广一季龙虾一季稻、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在发展模式上,坚持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与上海海洋大学安农大、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广泛合作,创建了以龟鳖产品加工研究的院士工作站。建成国内龟鳖企业规模较大的尾水处理系统,实现养殖与治理、景观一体化。

  安徽中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05月12日,注册地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陡沟镇红星村,法定代表人为周骏。经营范围包括农副产品、水产品收购、加工及销售;食品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

  红色文化品牌﹣-无为的红色记忆从这里走来。1930年,张昌忠、倪合台、张恺帆参与组织并领导了轰动全国的六洲暴动,打响了无为人民对反动派武装斗争的第一枪。解放后,革命烈士张昌忠、倪合台家乡被命名为忠台乡,现为陡沟镇忠台行政村;韩安才多次完成重大爆破任务,在全军第三届英模大会上被评为全军爆破英雄,荣获一级人民英雄奖章;王德金在渡江战役中连续三个昼夜不停摆渡战士,率先把先遣队送到了长江南岸,先后顺利渡送了数百人,荣获特等渡江功臣称号;陈湾自然村是远近闻名的革命村,解放前后全村人口仅300人,参加新四军、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有33人,幕后支持革命的人员不计其数,被誉为红色陈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