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4 23:23 浏览次数: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核心元素,2025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使用消耗将超化石能源——海洋能源会在能源变革中扮演关键角色。”在刚刚结束的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平行论坛“与海同行——海洋青年人才的机遇与挑战”现场,山东大学助理研究员黄淑亭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黄淑亭长期从事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海洋探测装备方向研究。近年来,她和团队在波浪转换器、自适应PTO系统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青岛涉海院所、高校林立,打造了海洋人才的“聚宝盆”。立足海洋科创平台优势,青岛吸引、培育了一支高素质海洋人才队伍。目前全市共有全职驻青涉海院士22人,海洋人才总量近40万;级、省级高层次人才中,涉海人才占比超33%。
青岛依托涉海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以及重大科研项目,通过以才引才、平台聚才、企业揽才等多种方式汇聚全球范围内优质海洋人才,打造全球海洋高端创新人才高地,为海洋成果的产出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青岛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重量级科学家们,为青岛建设科技强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构筑了创新策源力。
在蓝色种业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陈松林领衔,近百位高校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在青岛集聚,聚焦水产育种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核心应用技术、战略前瞻技术,开展联合攻关,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种业创新中心,打造面向产业的技术开发、转移和熟化的高水平研发平台。
以水产种业人才团队为驱动,该研究院针对我国,重点是山东省、青岛市目前主导的海水养殖品种,如对虾、扇贝、牡蛎、海参、海带、三文鱼等,以全基因组高效分型、表型高通量测定等前沿技术为支撑,搭建现代水产育种技术体系,加快研发了一批高产、高抗的优异新品种,推动水产育种成果转化,让青岛打造“蓝色种业之都”的步伐更加坚实。
只利用鱼身上的一点细胞,就能在实验室里“复刻”出一块鱼肉,这是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团队在3D打印细胞培育鱼肉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今年一季度,该团队便攻克细胞大规模扩增等关键技术,运用3D打印制备了具有类似天然鱼肉感官特性的培育鱼肉,实现了肌肉和脂肪细胞的均匀分布,并模拟了天然鱼肉的质地和营养成分。这为可持续生产培育鱼肉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未来食品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有利于促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在包振民、陈松林、薛长湖等院士专家的带领下,青岛涉海的青年人才逐渐走在前、挑大梁,实现了加速成长。不久前,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在济南颁发,全省共10人获科学技术青年奖,其中就有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朝晖。他带领团队建立了国际上首个黑潮延伸体定点观测系统(KEMS),填补了西北太平洋海洋长期定点观测的空白,牵头构建了西太平洋深海Argo观测网,持续提高我国在深海观测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动效应,青岛构建起了“院士—平台—技术”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海洋人才梯次引育成效显著,海洋人才成长生态充满活力。
平台是引才聚才的“聚宝盆”。青岛集聚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和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拥有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大院大所、高校集聚优势,并以此为依托,加快吸引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打造独一无二的海洋人才“强磁场”。例如,仅在中国海洋大学,就集聚了11位住鲁院士,680名级、省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有力支撑着海洋事业兴盛和青岛海洋经济发展。
牛耀龄是海洋地质与海洋地化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回国后,多个城市曾向他抛出橄榄枝,但他选择了青岛。“做科研,平台非常重要。”牛耀龄认为,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他们更关注能否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他所在的崂山实验室能够为他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和突破提供强力支撑。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涉海就业人员超过了3000万人,海洋人才总量超160万人,海洋专业技术人才超100万人。近年来,面对国际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人才需求量增加,我国沿海各省市纷纷出台了扶持政策,加速集聚海洋人才,为海洋事业发展提供支撑。作为海洋科研重镇,青岛再次走在前列。
“海洋人才”的概念不局限在实验室和前沿科技创新,也拓展到产业端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近年来,青岛持续开展的“现代海洋英才”评选活动,就激励着海洋人才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去年评选的“海洋英才”,既有来自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科技工作者,也有来自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业领军人才,他们在海洋装备、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化工等领域有所建树,这批海洋英才的海洋科研成果突出,推动甚至引领了行业发展。
面向未来,青岛正在完善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吸引集聚更多海内外海洋人才,力争到2027年,青岛海洋人才占全市人才总量比重达20%,为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