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立秋 乡村振兴 山东科技特派员在行动2025-08-08水

发布日期:2025-08-08 11:52 浏览次数:

  在山东各地,活跃着一支支产业服务团,他们克服近来持续高温多雨的天气,深入田间地头,聚焦农业项目管理难点,给各地农村农民送上精准技术服务指导,解决生产难题,助推乡村振兴。

  近期,山东省多地市遭遇强降雨,同时还伴有大风、持续高温等复杂恶劣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挑战。济南市黄瓜产业服务团成员杨宁在济南接受了山东广播电视台台《乡村季风》栏目的采访,为菜农们送上了贴心的指导建议。

  杨宁提醒广大菜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以及蔬菜的生长态势,提前做好各项防范措施。要及时对设施骨架进行加固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老旧、变形的骨架,要毫不犹豫地进行更换,以此显著增强大棚整体的抗风、抗压性能;要仔细排查排水沟的排水能力和深度,有效防止雨水倒灌引发的“串门”现象,确保能够及时排除积水,避免内涝;要严格把好设施防虫网这道关键的“前大门”,严防蓟马、白粉虱等虫害的入侵;要科学合理地调控温湿度,从而有效预防霜霉病、软腐病等病害的发生;要优化施肥方案,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同时增施磷钾肥以及中微量元素肥,以此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此外,还要注意及时采收蔬菜,这样既能减少植株的养分消耗,又能避免蔬菜因高温生长过快而导致品质下降。此次采访的相关视频,通过《乡村季风》电视版以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广泛发布,受到了广大菜农的关注和好评。

  夏季来临,降雨逐渐增多,炭疽等疫情发生风险明显加大,枣庄市奶牛产业服务团持续开展了炭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服务团专家对全市规模以上奶牛场开展了炭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风险抽样检测工作,借助科学数据为疫病防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切实做到严防严控,坚持常抓不懈,全力保障全市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专家们还针对牛场的饲养管理、清洗消毒、粪污综合治理、青贮饲料防霉以及安全用电等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进行了专业指导服务,有效增强了高危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疫病防控能力。 截至目前,台儿庄区已完成对12个牛、羊场点的病原学样品抽检,共采集60份样品。经兽医实验室进行炭疽杆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目前该区域发生炭疽杆菌疫情的风险较低。

  入夏以来,东营市科技特派员大闸蟹产业服务团深入生产一线,聚焦夏季关键管理节点,开展多品种精准技术服务,保障水产养殖稳产提质。在东营正大水产公司,针对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中水质净化与自动化水平不足的问题,现场诊断并制定了设备升级方案,推动工厂化养殖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河口区新户镇,服务团持续跟进东营浙海水产科技公司的远海梭子蟹引种繁育项目,实地查看亲蟹抱卵状况,就水质调控、幼蟹培育等关键技术环节提供指导,深化院企合作以优化育苗工艺,加速这一高价值品种的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在惠泽农业科技公司开展黄河口大闸蟹扣蟹养殖技术服务,重点讲解水质科学调控、饵料投喂与密度管理,分析白化苗成因并提出预防策略,着力提升蟹苗品质与成活率。服务团以科技赋能夏季生产管理,覆盖对虾、梭子蟹与大闸蟹关键环节,为东营水产养殖产业高效、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为进一步推动番茄和辣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户种植技术水平,潍坊市科技特派员微生物肥料产业服务团积极行动,深入田间地头,为番茄、辣椒种植户开展了一系列全面且细致的技术指导服务。

  在寿光市田柳镇的张僧疃后村、孙家岭村等番茄种植地,服务团成员穿梭于温室大棚之间,发现部分大棚土壤菌群失衡,影响番茄幼苗生长。专家建议定植前施用土壤修复菌剂或生物有机肥预防土传病害,并强调适量使用微生物菌肥调节土壤菌群,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孙家岭村种植户大棚,因土壤菌群失调,番茄幼苗生长缓慢、叶片发黄。专家现场指导使用微生物菌肥,一段时间后,幼苗恢复生机,生长加快。潍坊市微生物肥料产业服务团不仅为番茄、辣椒种植户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提升了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为促进设施番茄、辣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日,泰安市观赏树种产业服务团在仉劲带领下,穆淑媛高级工程师、秦宁工程师等专家赴新泰市龙廷镇、石莱镇开展林下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指导。服务团在龙廷镇现场示范了点柄乳牛肝菌林下栽培技术,重点讲解了菌塘培育和水分管理等关键技术要点。在石莱镇中药材种植基地,专家团队实地查看了丹参、黄芩等药材长势,针对夏季管理提出技术建议:要及时抗旱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做好雨季排水防涝,预防根腐病发生;结合中耕除草科学追肥。

  威海市牡蛎产业服务团针对夏季高温期牡蛎养殖面临的病害高发、水质调控难题,开展技术指导与监测服务,助力养殖户稳产增效。

  服务团深入养殖区,检测水体溶氧、盐度、pH 值等关键指标,结合饵料投放评估养殖环境,针对投喂过量导致的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现场制定“减量分段投喂”方案,调控饵料供给,降低病害风险。服务团现场演示新型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浅筏轮养”模式,优化生产布局,改善水体流通,提升牡蛎成活率。与养殖户交流,解答技术难题,发放 50 余份《牡蛎健康养殖技术手册》,并建立线上答疑群,确保后续技术跟踪服务。今后,服务团将持续开展常态化技术指导,定期监测养殖环境,及时应对突发问题,推动牡蛎养殖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助力威海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高温天气对家禽养殖场的饲养管理造成严重影响,给家禽生产带来不利挑战。为提升养殖场高温天气应对能力,滨州市家禽产业服务团于7月28日至29日深入多家养殖场开展科技服务与科学宣讲活动,通过采集家禽样品、实施健康体检等措施,全面加强疫病防控工作。

  开展技术指导。针对夏季高温高湿环境特点,专家团队重点讲解了通风系统优化、温湿度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有效降低热应激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结合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滑液囊支原体病等疫病流行态势,服务团为养殖场量身定制了生物安全体系升级方案,涵盖消毒流程优化、免疫程序调整等关键环节。

  7月29日,滨州市杂粮产业服务团赴西董街道鹤伴珍谷小米种植基地开展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服务团一行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谷子长势情况,详细了解合作社当前田间管理措施。针对基地生产实际,服务团专家提出:一是合理施肥,增强抗倒伏能力;二是科学灌溉,控水防旺;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到定期巡查,早发现早预防。四是做好杂草防除,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五是完善管理措施,提升田间精细化管理水平。此次技术指导服务,为基地解决当前生产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对提升谷子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