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08 12:53 浏览次数:
5月7日,大武口区星海镇枣香村新建现代化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正式启动首批虾苗投放工作,标志着我市第一个设施工厂化养虾项目正式建成投入生产,同时也意味着我市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投放的20万尾优质虾苗将依托先进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探索高效、可持续的渔业发展新模式。
石嘴山市星海镇枣香村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是石嘴山市农业农村局于2023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智循环(南京)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市的水产养殖项目,是企业与星海镇枣香村合作建设项目区,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新机制的典型案例。项目总投资630万元,占地面积6亩,建设内容包括:保温车间、水处理车间、标苗池、养殖池等,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安装循环水处理系统、尾水净化处理回用系统等设备。采用国内领先的“仿真海水设施循环养殖”技术,配备智能化水质监测、自动投喂、生态过滤等系统,有效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养殖环境精准调控。项目以南美白对虾为主要养殖品种,计划每年生产4茬,年产量达40吨,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
该项目建设呈现的技术亮点是:一是循环水系统通过多层物理过滤与生物净化技术,水体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大幅减少传统养殖的尾水排放问题;二是智能管控依托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溶氧量、pH值等关键指标,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投喂策略,降低病害风险;三是绿色节能采用光伏发电补充能源,配合温控设备实现四季恒温养殖,突破季节限制。
首批虾苗经过严格消毒与适应性驯化后,被分批投放入标准化养殖池。项目负责人朱总介绍:“此次选用的虾苗为抗病性强、生长周期短的优质品种,预计90天后可进入收获期。我们将通过全程追溯系统,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建成后,不仅为枣香村提供20个就业岗位,还将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设施养殖技术,带动村民参与养殖,促进农民增收。
截至2024年底,全市渔业养殖面积达14万亩,设施渔业规模35万平方米,水产品产量6.28万吨。针对当前养殖结构优化和规模化发展需求,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2025年将争取项目资金,重点实施德润集团、万达水产等24个设施养殖和水产品加工项目;出台渔业苗种补贴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进宁湘源白鲢鱼预制菜加工项目投产,扩大德希恩螺旋藻、富慧翔鱼子酱生产规模,填补水产品精深加工空白。同时,依托市级水产专家工作站,深化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所等6家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广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耐盐碱新对象筛选及驯养等8项技术,示范推广虹鳟等名优品种养殖。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加大对渔业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围绕“智慧渔业”发展目标,持续推动我市渔业健康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