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0-10 22:01 浏览次数:
福建是水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省。近年来一系列海洋渔业重点项目的实施,不仅为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现代渔业奠定了基础,也为保障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闽之利在于水”、“海,闽人之田也”。福建的优势在于海,近年来,福建省围绕特色优势品种,建设水产千亿产业链,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力争2019年,实现十大品种产量占水产养殖总产量65%以上,十条特色品种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千亿。”省海洋与渔业局水产与质量监督处有关负责人说,未来将整合省级以上各项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十大超千亿产业链所涉及的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在育苗、养殖、加工、流通和休闲等产业链完整的渔业综合体和典型企业;另外,持续实施第三轮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加快海带、对虾、河魨三大品种的遗传育种中心、种质资源库、原良种场和种苗场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现代化的水产苗种基地,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和知名苗种品牌,争取今年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超70%。
为推进海水养殖经济高素质、生态环境高颜值发展,省海洋与渔业局加快养殖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拓展外海养殖空间,推广全塑胶渔排和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养殖,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此外,省海洋与渔业局还积极开展推广机构负责人、技术骨干、知识更新、新技术新模式等各类培训,为现代渔业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水产与质量监督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大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水产养殖设施,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集约高效养殖方式,探索发展深远海养殖;同时进一步培育闽南、闽中、闽东三大水产加工产业集聚区,打造10个年加工产值超30亿元的县(市),扶持新建10条以上水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
如今,建设地方特色水产品区域品牌,走精品化的渔业发展道路,已成为中国各地建设现代渔业、促进渔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在2018年开展的福建十大渔业品牌评选活动,安海土笋冻、建宁福源荷蟹等十大品牌入选;截止目前,全省水产行业共创建各类品牌456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1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省名牌产品124个、省著名商标245个;同年举办的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 · 亚太水产养殖展现场贸易配对额3.95亿元,展会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渔业专业博览会。
省海洋与渔业局高度重视餐桌食品安全,2018年全省对大黄鱼、鲈鱼等主要养殖品种开展了8000多批次的抽检,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累计开展执法检查行动1402次,共查处水产品质量案件16起;开发出水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全程追溯系统,共五千余家企业纳入到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水产品质量安全主题日”等活动,提高水产养殖户的法律意识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据统计,2018年我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省部级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达99.8%,全省未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省海洋与渔业局高度重视渔业资源养殖工作。近年来,每年放流各类水生生物种皆在30亿单位以上,2018年达到40.7亿单位;同时做好海洋环境监测、内陆重点渔业水域资源环境监测工作,妥善积极应对赤潮灾害及渔业污染事,有效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省海洋与渔业局还通过科学投放人工鱼礁、种植藻类、增殖水生生物等措施,建设发展海洋牧场,有效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拓展渔业功能。眼下,莆田南日岛级海洋牧场建设、福清东瀚海域海洋牧场人工鱼礁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尽管2018年我省现代渔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但同样也面临着如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数量偏少、渔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水产精深加工产品少、渔业产业的整体生产效率不高、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和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下一阶段,我省将全面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着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