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04 22:45 浏览次数:
央广网北京7月31日消息(记者 邵蓝洁)7月31日,中国烹饪协会与海底捞和其他牛蛙养殖、加工上下游企业,联合发布了《牛蛙养殖及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随着餐饮市场需求的不断细化,餐饮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已成为趋势。此次团体标准的制定,将对餐饮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促进餐饮业的创新和品牌化发展。”
此次发布的《牛蛙养殖及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从技术规范的角度指导牛蛙标准化养殖与加工。该标准不仅涵盖了牛蛙养殖全流程,还详细规定了养殖后加工技术要点、运输贮存、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等环节的具体要求,为牛蛙产业的高标准养殖与加工提供了指引。
牛蛙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材,本应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但由于此前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制约。
据了解,在养殖环节,海底捞对牛蛙养殖基地进行了20余次考察,并就统一基建规划、统一蛙资采购、统一操作规范的养殖理念与牛蛙养殖基地达成共识,还制定了《牛蛙养殖标准规范》《牛蛙渔药管理制度》《牛蛙养殖追溯记录表》等操作规范,梳理了10个关键步骤,旨在从苗种来源到出塘交付全过程实施管控和监测,实现标准化养殖。
红餐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国内牛蛙餐饮门店数量已超过5万家,同比增长15%,全国牛蛙市场规模约680亿元。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牛蛙相关企业注册量超过670家,同比增长45.4%;全国牛蛙相关存量企业已超过2070家,相比2019年增长了123.4%,实现翻番。
由于此前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抽检不合格情况频发,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