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03 17:20 浏览次数:
天马科技是级大型现代渔牧集团化企业,致力于打造美好生活的世界级人类健康食品供应商,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业务涵盖智慧养殖、健康食品、安全饲料、优质种源及国际贸易等现代渔牧全产业链,在全球拥有分子公司百余家,系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公司以“产业报国、惠利民生”为己任,秉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以管理创效益,以服务树品牌,创世界一流企业”的企业宗旨,在“科技引领创新,创新促进发展”的科技理念和“天马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的经营理念指引下,聚焦“科技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扎根福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打造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
公司以鳗鲡为中心,着力打造全球“规模大、链条全、品牌响、技术新、业态多、生态优、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鳗谷)。目前已形成覆盖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等八大渔业产业集群,在建福清白鸽山和广东台山两大万亩产业基地及福建邵武小凤鲜百万羽蛋鸡产业基地,逐步形成“养殖过程全封闭,养殖过程可追溯,养殖成本可控制,养殖效益可预期”的全程可溯源的鳗鲡智慧生态养殖与运营管理模式,旗下养殖子公司获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全面推进鳗鲡一二三产业链融合发展,坚定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建设,形成以“鳗鲡产业为中心,四大战略性板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当前,智慧养殖业务已成为推动公司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2024年上半年,公司智慧养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36,723.74万元,同比增长373.39%。
鳗鲡产业凭借其稀缺性和高附加值而被誉为珍贵的“鳗矿”。公司持续聚焦鳗鲡产业,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不断夯实鳗鲡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八大渔业产业集群、两大万亩产业基地建设和级现代农业(鳗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公司福建、广东、江西、湖北、广西等养殖基地按计划持续放量出鱼。2024年1~6月,公司特种水产养殖业务产能大幅释放并延续快速增长态势,鳗鲡出池量历史同期首次突破7,600吨,养殖端毛利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受今年鳗苗捕获量减少、鳗鲡存塘量持续出清等诸多因素影响,活鳗销售市场行情持续乐观。未来,公司鳗鲡生态智慧养殖业务受益于较高市场景气度,叠加公司养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加快推进和产能的有效释放,有望持续为公司带来稳定的利润贡献。
报告期内,公司旗下养殖子公司湖北省鑫马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和湖北鳗鲡堂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获评“黄冈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清现代农业(鳗鱼)产业园入选福建渔业首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旗下子公司诏安升马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福清星马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先后获评“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充分展现了公司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态势,也为渔牧行业树立了新的产业标杆。
在畜禽养殖方面,公司坚持生态化发展战略,不断扩展整合畜牧业产业上下游资源。华龙集团组建了由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畜禽养殖学等专业人员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以参股及控股经营的方式涉足畜禽养殖业务,养殖品种以肉鸡、肉鸭、蛋鸡、蛋鸭等产品为主。目前华龙旗下昌龙公司,已建成集种鸭繁育、商品鸭养殖、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完整的优质肉鸭产业链。报告期内,福建邵武小凤鲜百万羽蛋鸡产业基地建设高效推进并开始投产,预计在未来全面建成投产后,有望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食品板块是公司水产和畜牧全产业链最终的价值体现。当前,天马科技已形成以“鳗鱼为中心”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产业生态,建立了食品全程可溯源系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美味的健康食品。公司深度布局国内国外“双轨制”经营,打造线)全渠道运营模式,旗下拥有“鳗鲡堂”、“鳗小堂”、“酷鲜”、“三清龙”、“品鳗坊”、“红脸雁”等多个知名品牌,打通渔牧产业从源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等七十多个和地区。
2024年上半年,公司健康食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23,278.94万元,同比增长103.94%。其中公司烤鳗销量约2,128.93吨,同比增长137.83%。报告期内,公司烤鳗产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今年上半年的烤鳗销售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销售量,烤鳗销量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天马福荣食品、江西西龙食品、海德食品、天马食品“超级工厂”的烤鳗食品端的产能释放并形成鳗鲡全产业链完整有效闭环,公司正朝着引领食品行业新蓝海和健康新未来的战略目标迈进,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食品供应链平台。
在畜禽食品领域,华龙集团凭借技术和平台优势全面推进畜牧食品深加工环节发展,打造高价值熟食品,建立了生态健康、绿色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全过程导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华龙”作为主导品牌,进一步将“黎明”、“鑫昌龙”等品牌建设成为行业知名品牌,深度开发市场,让“黎明”、“鑫昌龙”等公司众多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品牌联想定势。
近年来,我国饲料产业进入了加速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阶段,行业逐渐向规模化和集中化转变。报告期内,受养殖业行情和产业形势变化影响,公司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和原料成本控制,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布局,加大科技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力度等系列措施,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效率,不断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饲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236,526.3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8.60%,其中特种水产饲料和畜禽饲料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32%和54.28%。
2024年上半年,受下游养殖端存栏持续去化和饲料原料阶段性供需宽松等因素影响,国内饲料产量和产品价格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公司特种水产饲料销量约7.17万吨,毛利率同比上升3.26个百分点。随着下游需求逐步恢复、新增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公司的降本增效和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盈利能力改善趋势有望持续。
公司旗下拥有六大特种水产配合饲料核心产品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鳗鲡、石斑鱼、大黄鱼、加州鲈鱼、龟、鳖、河豚、鳜鱼、鲍鱼、海参等特种水产动物从种苗期至养成期的人工养殖全阶段。公司是国内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核心产品鳗鲡配合饲料产销量稳居全球前列,鲍鱼、石斑鱼、大黄鱼、加州鲈鱼配合饲料等主营产品产销量稳居国内前列;公司种苗早期配合饲料的成功开发打破了日本、韩国等的技术垄断,提升了民族水产配合饲料制造企业的地位。
公司“健马牌”水产配合饲料是“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饲料行业信得过产品”,“健马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健马”品牌荣登亚洲品牌500强、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中国农业-乡村振兴十大杰出品牌”,“天马”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公司荣获“中国水产行业十大卓越贡献奖”,公司自主研发的“美洲鳗黑仔鳗鱼粉状配合饲料”获评“福建省专利奖”和“福州市专利奖优秀奖”。
2024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供需格局虽逐步向好,但能繁母猪存栏量总体保持低位,生猪出栏量同比亦有所减少,下游养殖对饲料需求减弱。目前公司畜禽饲料年产销量位居福建省第一梯队。报告期内,公司畜禽饲料销量约54.07万吨。
华龙集团主要从事畜禽饲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饲料年产销量已经连续三年突破百万吨,是福建饲料行业排头兵,并担任福建省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福建省饲料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为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福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入选“福建首届品牌价值百强”榜单,荣获首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100强”,旗下拥有六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公司畜禽饲料形成四大核心产品系列,遍布福建省主要地市和上海、浙江等地区的26个生产基地,销售网络辐射全国,密布省内各市县。华龙集团设有“专家工作站”,牵头组建“福建省饲料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创办“福建省养殖动物营养与新型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共建“福建华龙生猪产业研究院”,承担级、省部级和地市级科技项目40多项,获省科技奖多项,获授权专利10多件。报告期内,华龙集团子公司福建省华龙饲料有限公司研发的“海洋动物新型抗菌肽的发现及其产品创制与应用”成果被授予“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种苗研发创新,大力建设集保种、育种、选种的“科技研发试验、生态技术示范、苗种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种业全产业链,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公司入选第一批水产育种联合攻关成员单位(鳗鲡品种),着力开展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推动加州鲈苗、桂花鱼苗、长江鲥鱼苗等特色民生品种的种苗育种工作。目前,公司加州鲈鱼种苗育繁推一体化已初步建立,海得种苗销往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从“水花—青年鱼—成鱼”室内外养殖接力、多阶段序批生产的模式,产业商业模式初步形成。公司规划建立良种基地和种苗繁育联合研究中心,攻坚种苗关键技术,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集团化企业。在畜禽种苗领域,华龙集团拥有中国番鸭(白羽、黑羽)良种场,有30年以上的养殖和现场管理经验。
公司饲料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鱼粉、其他蛋白类原料(主要为豆粕、花生粕、菜粕)以及淀粉类原料(主要为淀粉、面粉)。公司根据全年饲料生产需求及多年的采购经验及策略,适时采购并库存较大数量的鱼粉及其他原材料,控制鱼粉及其他原材料采购成本,确保生产供应;同时,根据“质量控制优先、兼顾贸易利润”的原则,在保障生产供应的前提下,公司会择机适当出售部分鱼粉及原材料以赚取贸易利润。原料销售及贸易业务为公司生产保驾护航,是公司生产业务的保障和有益补充。
公司动保产业充分发挥全产业链项目的自身优势,围绕饲料、养殖、食品三大主营业务的需要自主发展,产业呈现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已自主生产研发推出“微生态制剂、保肝护胆健肠、营养保健、底质改良、培菌培藻、微量多矿、发酵饲料、水质分析测量及中药制剂”等9大系列产品,基本上涵盖鳗鲡、加州鲈、大黄鱼、石斑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配套需求,在现代良种繁育、工厂化循环水低碳渔业养殖、绿色安全健康系列产品(含食品)加工等产业环节中起到了替抗、减抗、零抗的作用,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有效提高了客户黏性和公司产品附加值。
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国新时期发展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产业,构建“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的稳定水产品供应体系,有助于夯实食品供应、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助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绿色生态、集约智能、高效安全正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新方向。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均占全球60%以上,其中养殖产量已经连续35年稳居首位。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3年,我国水产品产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产量从2013年的6,172.00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7,116.17万吨,增长幅度达15.30%;其中2023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达5,809.61万吨,占我国水产总量的81.64%。我国渔业产量中养殖与捕捞之比,从1978年的26:74、1985年的45:55,到2023年达到81.6:18.4。
2024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1,419.15万吨,同比增长4.37%;其中全国养殖水产品和捕捞水产品产量分别为1,184.62万吨和234.53万吨,占比分别为83.47%和16.53%,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具体到水产品细分品种来看,目前我国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保持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据《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淡水产品产量3,530.85万吨,同比增长3.65%;海水产品产量3,585.32万吨,同比增长3.64%;淡水产品与海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49.6:50.4。2024年一季度我国淡水产品产量为800.01万吨,海水产品产量为619.14万吨,淡水产品产量超过海水产品产量。作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动物性食品来源,我国水产品2023年人均占有量达到50.48千克,较上年增加1.85千克、增长3.80%,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改善,我国水产品的产量及其占膳食结构的比重还将不断增加。
为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部署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保障水产品供给作为渔业发展第一要务,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同时提出2025年水产品年产量中,捕捞产量将从1,300万吨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养殖产量及其占比将有所增加。发布《“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保持可养水域面积总体稳定。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为核心,拓展水产品加工、储藏及渔船修造等领域,积极发展水产养殖,构建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2023年,我国统筹渔业发展补助资金3.9亿元支持39个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建成海洋牧场300多个。随着不断推动水产养殖业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产养殖业正逐步迈入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阶段,但由于受到资源、技术、土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水产养殖规模化程度远低于禽养殖和生猪养殖行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营养消费观念的增强,水产品已成为平衡营养膳食结构的必需品,水产品消费也逐渐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转变。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调查统计,2013~2022年,我国动物性水产品食用消费总量鲜重自3,270万吨增至4,837万吨,年均增速4.45%;2022年我国居民动物性水产品人均食用消费量鲜重为34.27kg,比2013年23.92kg提高了43%。水产养殖业随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发生了快速变化,比如水产养殖的地理分布已经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至全国范围;养殖品种呈多样化、优质化趋势,海水养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贝藻类,而是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也打破以“青、
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发展出鳗鲡、大黄鱼、石斑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淡水养殖品种。
综合来看,水产养殖大致呈现出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养殖因地制宜、模式灵活多样、养殖品种繁多(全国水产养殖经济品种种类超300种)、受自然条件(水域分布、台风、降水、水质、气温、光照等)影响程度较高等特征。当前,我国面临内陆淡水养殖空间压缩,大水面渔业(湖泊和水库养殖)发展受限、近海资源开发空间有限,深远海利用成本高、安全风险较大、陆海接壤沿岸渔业发展受挤压等挑战。随着养殖技术迭代和革新,在养殖面积大体稳定和养殖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提升单产、逐步从低盈利品种切换到高盈利品种将是未来主要发展趋势,而具有优质种苗资源、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高、资金技术实力强的养殖企业将会成为水产养殖领域的先锋,在推动水产养殖技术革新中,创建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鳗鱼学名鳗鲡,民间又俗称淡水河鳗,是我国特色淡水鱼中第二大出口品种,素有“水中人参”、“水中软黄金”的美誉,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和滋补功效,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鳗鲡的鱼肉蛋白质含量可达50%以上,且被称为“血管清道夫”的高密度脂蛋白比例达到60.2%~66.1%,有利于人体心脑血管健康,同时富含多种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公认的名贵食用鱼种。全世界共有19种淡水鳗鲡,鳗鲡是典型洄游性鱼类,玻璃鳗在淡水中育肥后至黄鳗阶段进入生殖洄游阶段,养殖品种有美洲鳗鲡、日本鳗鲡、欧洲鳗鲡和其他淡水鳗种。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鳗鲡生产国。鳗鲡被誉为“世界上最纯净的水中生物”,喜欢在清洁、温暖、无污染的水域栖身,对养殖水质、水温的要求极高。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日本鳗养殖,改革开放后鳗鲡养殖业迅速崛起。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国鳗业无论是养鳗产量、养鳗种类,还是养殖模式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国活鳗养殖年生产能力在10万~15万吨左右,结合《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来看,2023年福建和广东两省鳗鲡产量合计占比约80.54%。随着养殖技术的逐步成熟,尤其是精养池养殖模式的快速发展,环境和温度不再成为选择鳗鲡养殖区域的决定性因素,江西、湖北、广西等资源优势地区的鳗鲡产量占比逐步提升。当前,鳗鲡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单项水产品出口创汇量最大、国内产业链最完整、产业化水平最高、产值最高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鳗鲡养殖业处于鳗鲡全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其规模、效益、质量与潜力对产业链条上的关联产业均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养殖技术的创新是推动养鳗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依靠养殖技术的不断
创新,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已从单一的日本鳗鲡扩展到美洲鳗鲡、日本鳗鲡、花鳗鲡、双色鳗鲡等多品种养殖,养殖模式从传统的土池、简易水泥池养殖提升到工厂智能化、工厂循环水、种养一体化养殖,病害防控也从过去主要依赖药物控制转变为科学控制水质、精准投喂饲料与鱼体健康管理等综合措施,有效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和产品质量安全。当前,中国鳗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安全高效、环保节能成为新时期新发展的要求。
鳗苗是养鳗业乃至整个鳗业的基础。鳗鲡特殊的生活性决定了其苗种人工繁育难度大,目前鳗鲡养殖所需苗种仍完全依赖捕捞的天然鳗苗。鳗苗的捕捞及投苗季一般为本年的10月份持续至次年的5月份,受资源量、气候因素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份鳗苗捕获量存在一定差异。美洲鳗苗供给相对稳定,每年约20~30吨,美洲鳗苗均来源于进口,其中北美洲鳗苗产地主要有加拿大、美国等,南美洲鳗苗产地有海地、多米尼加、古巴等国。我国是捕捞日本鳗苗最多的,日本鳗苗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根据行业协会和中国鳗鱼网()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本年度日本鳗苗捕捞季结束,今年日本鳗苗歉收,全球苗获量预计不超35吨,同上年度相比,减少30%左右;美洲鳗苗方面,今年美洲鳗苗投苗量预计也比去年少10%以上。
当前,鳗鲡产业已发展成为全球性产业,面向全球消费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鳗鲡产业也属于政策支持产业,市场和产业发展前景良好。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鳗鲡出口国。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2023年,我国鳗鲡出口量从4.3万吨增长至6.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9%。2024年1~5月,我国鳗鲡出口量为28,200.54吨。从出口产品类别上看,我国鳗鲡出口产品形式以烤鳗和活鳗为主,其次是冻鳗。今年1~5月,我国烤鳗、活鳗、冻鳗出口量占合计的比例分别为74.63%、23.67%、1.70%。从出口地区上看,日本是我国鳗鲡主要出口,今年1~5月我国对日出口鳗鲡占出口总量的53.08%,新兴的国际市场如美国、俄罗斯、东南亚等正在崛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鳗鲡产品研发的不断推进和鳗鲡文化的不断普及,鳗鲡产品销售渠道在电商、新零售、商超、厨房及餐饮等线上线下全面铺开,国内消费持续升温。整体来看,鳗鲡消费正逐渐从外销为主转向内外销共同驱动的消费增长新态势。
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之一,起着连接一产和三产、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保障水产品常年优质安全供应、助推“食物安
全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全球水产品产量和消费量持续稳步增加。根据联合国粮农(FAO)发布的《2024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预计到2032年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不包括藻类)将达到2.05亿吨,较2022年提高10%;2032年人均水生动物食品表观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1.3公斤,较2022年增加12%。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等“四高”特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生产国和出口国,水产品已成为关系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食品来源。近年来,我国水产加工总产量持续增长,但国内水产加工品总量占水产品总产量比例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据《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7,116.17万吨,同比增长3.64%;水产加工品总量为2,199.46万吨,同比增长2.41%;水产加工品总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仅为30.91%。其中淡水产品约有18%进入加工环节,海水产品约有55%进入加工环节。我国水产加工行业仍有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重构步伐加速。从产业竞争格局和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水产加工行业极度分散,中小规模企业占据主体,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同时区域性特征明显,同质化现象严重,加工产业链短,产业整体机械化程度较低,尤其是精细化加工的方便食品及精深加工的功能食品等占比偏低,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据统计,我国近年水产加工企业数量整体上呈小幅下降趋势,而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数量逐渐增加,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水产加工企业数量为9,433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2,726家,头部企业在水产加工的细分赛道上逐步构筑起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与品牌壁垒,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拓展到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上。随着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及规模化进程不断推进,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为推动水产加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水产加工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涵盖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品牌建设、市场拓展、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旨在推动水产加工行业向更高附加值、更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此外,政府还通过提供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为水产加工行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扶持水产加工行业的政策体系全面而深入,不仅关注当前的发展需求,也着眼于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优化以及餐饮端更加追求降本增效和标准化,水产预制菜成为水产品加工行业新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水产品预制菜迎合了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惯的“懒宅经济”,链接带动力强,实现了渔业小生产和现代大市场的有机衔接,延伸渔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推进渔业富民,打开了全新渠道。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水产预制菜行业规模达1,237亿元,同比增长18.1%,并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增至2,576亿元。作为水产行业和餐饮行业升级迭代的组合拳,水产品预制菜既是方兴未艾的“新食尚”、“新风口”,也是“新蓝海”。
综合来看,水产加工行业呈现出水产品预制化、中餐工业化、水产功能食品精准化和定制化、水产休闲食品营养化和个性化、水产加工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科技研究系统化和产业化等趋势。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将会分化出更多新的水产加工细分行业,不断推动水产加工行业市场朝多元化和高质高产方向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鳗鲡养殖、加工和出口国,目前我国鳗鲡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全面覆盖种苗、养殖、饲料生产、烤鳗加工、进出口贸易、科学研究以及配套服务等各个领域。活鳗、冰鲜鳗鱼、烤鳗和烟熏鳗鱼等是世界鳗鲡贸易的主要产品,其中烤鳗又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是中国、日本及韩国等亚洲的传统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对鳗鲡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鳗鲡消费观念逐步向“美味、安全、优质”方面转变。另外,由于日本、欧盟等鳗鲡进口国及地区对进口烤鳗产品的品质指标进行严格限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烤鳗加工产业的转型和发展。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24年1~5月,我国烤鳗出口量约21,047.15吨,同比下降12.69%;出口金额约3.58亿美元,同比下降17.19%。2024年1~5月,日本依然是我国烤鳗出口最多的,对日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量与总额的56.59%和60.93%。
我国烤鳗生产和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和山东五省,其中福建省鳗鲡养殖品种数量、鳗鲡养殖产量、烤鳗产量、鳗鲡饲料产量及鳗鲡出口创汇均居全国首位。福建鳗业以其独特的渔业资源优势,以及产业化程度高、养殖技术与烤鳗加工工艺不断创新、市场不断拓展等,为持续发展鳗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鳗鲡消费的传统市场外,中国国内的鳗鲡消费市场呈现逐渐兴起之势,消费数量逐年增加并有加速提升的趋势。根据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烤鳗市场年需求量约为2~3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叠加鳗鲡消费产品形态多样,销售形式多元,消费方式便捷,国内鳗鲡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饲料行业是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连接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中轴产业,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确保食物供应链稳定和质量安全的基础,更是打造现代化畜牧强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环节。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市场对于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全球性动物保健公司奥特奇发布的《2024年农业食品展望》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物饲料总产量达12.9亿吨,基本保持稳定,其中禽料、猪料和水产饲料的产量占比依次约为43.21%、24.93%、4.05%。从国别来看,全球饲料产量的近一半集中在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
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饲料总量近年来持续稳居全球第一。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我国饲料工业的年产量从2013年的19,340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32,162.7万吨,增长幅度达66.30%。其中,2020年~2023年随着生猪产能加快恢复,水产和反刍动物养殖业持续发展,饲料工业产量增长较快。2023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量达32,162.7万吨,同比增长6.6%;从结构上看,我国饲料供给以猪饲料和禽类饲料为主,畜禽饲料产量占比86.31%;水产饲料产量仅次于畜禽饲料,占我国饲料总产量的7.29%。2024年上半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14,539万吨,同比下降4.1%。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分别为13,530万吨、605万吨、330万吨,同比分别下降4.0%、10.8%、0.7%。主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呈下降趋势。
目前,我国饲料行业正在逐渐从粗放型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1,050家,同比增加103家,合计饲料产量19,647.3万吨,同比增长13.0%,在我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61.1%;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3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6.1%。随着饲料产业的日趋成熟,国内饲料市场竞争的深度、广度、激烈程度超过以往,优势企业多利用行业整合机遇及规模优势,通过收购、兼并和新建扩大产能,或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或发展多元化的业务;同时,业务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逐步被优势企业整合并购或退出市场,行业规模化程度与集中度将持续提高。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从快速增长期逐步进入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阶段,行业兼并整合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被压缩。饲料行业的利润水平主要受上游饲料原材料价格、下游养殖业存栏量及利润空间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受阶段性供求错位、国际
通胀压力传导、地缘等因素扰动,饲料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给饲料和养殖企业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报告期内,豆粕和玉米淀粉价格整体呈现回落趋势,鱼粉价格则受国际供应波动和国内需求变化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仍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整体而言,饲料原料价格走势复杂多变,对饲料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控制和市场应对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饲料行业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动直接受下游养殖业影响,最终取决于居民饮食结构、对肉类等产品的消费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多元化食物供给能力的日益增强,人们对食品的健康、营养、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养殖行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进而带动饲料普及率逐年提高,为饲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驱动力。当前,我国饲料工业支撑生产的肉类、蛋禽和养殖水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同比增长4.5%;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116.17万吨,同比增长3.64%。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预测,未来十年,肉类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猪肉生产将保持在合理水平,禽肉、牛肉和羊肉分别年均增长1.7%、1.0%和1.2%;饲料工业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饲料产量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33年饲料产量达3.36亿吨,年均增长1.0%。饲料行业作为养殖行业的上游,产业链末端消费量上的增长潜力会向产业链上游传导,我国饲料行业仍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水产种业作为水产养殖产业链的源头,是水产养殖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关系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之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种苗生产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水产苗种品种和水产苗种企业。据统计,全国水产品种550多种,拥有300多种水产养殖经济品种,培育水产种业生产主体2.1万余家,年提供苗种6万亿尾(粒)以上,支撑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养殖产量。2023年,我国水产苗种行业产值规模达879.39亿元,同比增长4.26%,占渔业产值的5.51%,其中淡水苗种产量约14,889亿尾,占比达99.11%。在地域分布上,水产苗种地域特征较为明显,湖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辽宁等省份因其丰富的水域资源和较为成熟的养殖技术,成为水产种业的主要集中地。
我国水产种业起步较晚,其发展大致经历了1990年前水产种业的探索起步和1990年后水产种业的大发展等两个阶段。1990年前主要是攻克野生种人工繁育技术和大规模的建设育苗场、繁育场,各项工作都处在探索阶段。1990年后农业部成立“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启动以原良种场为主体的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水产种业体系的大发展时期。水产新品种审定工作逐步开展,新品种培育从无到有,到现在呈全面增长趋势。原良种体系建设逐渐展开并达到了相当规模,传统育种技术逐步完善,新品种开发运用加快,苗种产业的产能和规模不断扩大,以遗传育种中心、原种场、良种场、繁育场、苗种场为主体的水产种业体系框架基本建成。
从水产种苗行业的竞争格局来看,由于行业壁垒高、科研属性强、科研投入需求高、对于场地的空间大小具有严格要求,且各企业专注的苗种品种不同,因此并不存在太多直接竞争的情况。近年来,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对良种水产的需求更高,这就要求水产苗种企业具备极高的科研能力,大大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行业的规范化也限制不少中小企业进入水产苗种行业,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首次批复江苏省启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工作,2020年起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对于水产种苗企业设定的高标准对中小企业形成了较大的进入壁垒。因此,未来中国水产苗种行业的竞争格局仍主要以科研实力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主。
我国水产种业在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开发与运用、种业技术、苗种产业和种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保、育、繁、推、管”结合的现代水产种业体系,为建设现代水产种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相较于种植业和畜牧业,无论是良种覆盖率,还是种业企业方面,水产种业都处于落后地位。目前,我国水产种业创新仍存在先进育种技术应用不足、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不高、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建立等多重挑战。未来,我国水产种业将以种为“芯”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中国从水产大国和水产种业大国向水产强国和水产种业强国转变,真正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
公司主要以子公司三渔养殖、三明天马、江西天马、湖北天马及其子公司为鳗鲡养殖业务运营平台,打造并推行现代化、标准化、设施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及池塘生态养殖模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引领鳗鲡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1)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由采购中心总体管控下的“集团采购平台”和“子公司采购平台”两个采购平台,实行“集中采购和授权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模式。种苗、饲料、动保、电缆、发电机、增氧机、空气能热泵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管道和进排水处理等大宗、关键原材料和设施设备,公司实行集中采购模式,集中采购的物料数量占公司物料采购总量的90%以上,对于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价格较低、运输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大的物料,以及当地具备物料供应优势的品种,实行授权采购模式,授权各地子公司针对当地有优势的地方区域性物料,根据自身的采购需求信息,分析制定地方采购计划,向供应商独立采购。授权采购在公司采购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0%。
在采购操作上,实行计划采购与即时采购相配合方式。通过以上采购模式,公司能有效控制物料时效和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和生产成本,在满足公司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整体采购效率,有利于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2)生产模式:公司养殖以规模化养殖模式为主。公司各养殖基地均建立溶氧智能调控、水质在线监测、病害远程诊断、质量全程追溯的水产养殖体系,通过公司智慧渔业平台系统,实现了养殖、管理的系统智能监测和自动控制,有效提升了养殖效率;在投苗、选别、分池、出鱼等阶段,公司财务中心和外部审计部门全程现场监盘,确保公司消耗性生物资产计量的真实和准确。公司每天通过养殖报表汇总养殖情况,结合专家组、技术部等技术力量分析养殖情况,统筹规划
养殖目标,合理安排养殖进度和病虫害防治。子公司定期安排鳗鲡选别,通过选别进行大小分池,同时可以实际得出鳗鲡存塘量、存塘规格和存塘尾数,根据存塘规格、存塘量、市场需求和养殖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出鱼时间及数量,有计划进行商品鳗销售和鳗苗投放。
(3)销售模式:公司销售业务实行集团鳗鲡管理委员会、直销部和活鳗部三级管理,根据国内外鳗鲡养殖市场情况、各子公司养殖的规模、养殖品种的特点、商品鳗季节价格的差异,采取了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商品鳗可以按照不同规格销售给烤鳗加工企业,也可以销售给国内水产批发市场,同时还可以直接以活鳗形式出口销售到日本、韩国等。
当前,公司着力建设天马食品、海德食品、江西西龙食品、天马福荣食品等烤鳗食品基地,形成以“鳗鱼为中心”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产业生态,建立了食品全程可溯源系统,以多层次质量控制体系保障食品安全,把食品安全作为运营管理的第一重点,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烤鳗平台。
(1)采购模式:活鳗收购占总采购额比重超90%,公司一般与养殖户提前签署《鳗鲡购销协议书》,约定采购活鳗的规格、单价、交货日期、付款方式等,目前活鳗均来源于福建、广东、江西等资源优势地区,且均为送货上门,货款基本同时结清。公司在确定养殖户前会抽取样本送往第三方检测,活鳗送货上门后也会进行第二次抽样检测。
(2)生产模式:公司目前主要销售产品为冷冻烤鳗和鳗鲡预制菜,主要系订单式生产,生产周期较短。
报告期内,公司在稳固出口渠道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线上及线下渠道,公司从电商、新零售、商超、厨房、社区团购及餐饮等线上线下主流销售渠道切入布局;采用年轻化、个性化消费发展战略,打造主播矩阵,依托京东自营店、天马优选商城、天猫旗舰店等线上平台,拓展C端销售渠道,借助流量经济包括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加大产品宣传和销售力度。
内销业务中,公司业务部门首先基于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存货、销售情况和对原料、市场行情分析做出销售计划和产品需求计划。公司主要通过产品订货会、水产展会等方式在全国各区域内寻找客户。公司业务人员在确定相关目标客户后,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并积极与客户取得联系后市场部门、研发部门人员对客户进行拜访洽谈,介绍公司产品情况,了解客户的需求。确认合作意向后,就客户意向产品的品类、规格、样品、付款与账期等事项进一步沟通洽谈,进行报价。客户确定产品报价后进行付款方式、交期等信息的确认,涉及授信的,需提请授信流程,对客户的基本信息、资质、征信情况等进行审查,同时业务部门与后台沟通订单要求进行订单下达并跟进生产发货事宜。
外销业务中,公司主要通过公司子公司江西西龙食品、天马福荣食品等现有销售渠道、全球各大展会或者其他业务机会与客户进行初步接触。确认有合作意向后,向客户报价,并确认商品的品类、规格、样品、交期、付款及账期等事项,签订销售合同,随后安排生产或整理库存以供直接出货使用。经客户抽检、报检、报关等,由运输公司将货物运到指定的地点。
根据特种水产配合饲料行业和公司自身特点,公司采取了“中心+子公司”的经营模式,设立了采购中心、生产管理中心、研发中心、财务中心、营销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中心,建立了独立、完整、有效衔接的采购、生产、技术、财务、销售等核心业务环节,为公司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每年的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和业务战略发展关键时间节点,公司都会召开相关总结、计划及动员大会,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认真分析,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产业前瞻发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目标,并将工作要求和目标分解到各中心、事业部和子公司,推行部门领导“一把手负责制”,从而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或超额完成。
(1)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由采购中心总体管控下的“集团采购平台”和“子公司采购平台”两个采购平台,实行“集中采购和授权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模式。对于鱼粉、预糊化淀粉、面粉、豆粕、花生粕、菜粕等大宗、关键原材料,公司实行集中采购模式,集中采购的原材料数量占公司原材料采购总量的90%以上;对于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价格较低、运输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大的辅料,以及当地具备原材料供应优势的品种,实行授权采购模式,授权采购在公司采购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0%。在采购操作上,实行计划采购与即时采购相配合、鱼粉贸易与鱼粉存货管理相结合和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结合等方式。通过以上采购模式,公司能有效控制原材料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和生产成本,在满足公司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整体采购效率,有利于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2)生产模式:公司配合饲料产品以订单生产为主,客户至少提前3天将饲料需求信息提供给营销事业部,营销事业部通过云营销系统直接下单给营销服务中心。营销服务中心作为订单接收部门通过内部ERP信息系统将信息立即传递至生产管理中心,经部门协调后,根据成品、原材料库存信息等情况安排生产计划。
(3)销售模式:公司销售业务实行集团营销管理委员会、营销事业部和市场部三级管理,根据国内特种水产养殖的区域及市场分布情况、各区域养殖的规模和养殖模式、养殖品种的特点、市场成熟度的差异,采取了以经销与直销相结合为主,线上电商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养殖规模较大、市场成熟度高、养殖品种集中度高的区域以直销模式为主,终端客户直接向公司购买饲料产品。养殖规模较小、市场成熟度低、养殖品种及养殖场分散的区域以经销模式为主,终端客户通过经销商购买公司饲料产品。公司还建立了线上电商销售渠道,客户也可从线上直接下单满足采购需求。
(1)采购模式:华龙集团采取“集采与地采”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大宗原料和主要添加剂由集团采购中心集中采购,对于价格较低、运输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大的区域性品种由集团采购中心授权子公司在本地询价采购,通过以上采购模式,公司能充分发挥规模采购的成本优势和地域采购的灵活优势,有效应对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2)生产模式:各子公司畜禽饲料产品的生产主要采取按订单需求生产的模式。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订单需求情况,按照区域、品种制定生产计划,提前安排原料采购和生产加工。在生产
计划决策过程中,大部分公司运用新佳F3系统将生产、销售、库存等信息实时进行整合,为公司生产决策提供依据,使各相关部门协调运作。华龙集团主要生产和销售配合饲料,对于销售半径在200公里以内的配合料,由于该类产品单位价值较低、销售半径较小,运输成本决定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公司通常在当地成立子公司并采取属地生产的方式。作为历史悠久的饲料企业,公司在生产硬件上采用了国内较先进的自动成套生产设备,在饲料生产的投料、粉碎、配料、混合、调制制粒、冷却、打包等生产环节中可以做到相对精确的生产系统控制。
(3)销售模式:饲料产品主要是配合饲料,通过采购玉米、豆粕等大宗饲料原料进行加工。由于畜禽饲料产品毛利率较低,且饲料生产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采购、销售的物流量很大,配合饲料的销售具有一定的经济运输半径。为降低运输成本,增强竞争力,华龙集团通过在重点市场区域设立子公司,实行就近生产、产地销售。华龙集团采用的是“经销+直销”的销售模式。如针对众多的中小型养殖户,企业通过经销商销售饲料产品;而对于有规模、有资金的养殖企业和养殖场,则更倾向于向其直接销售饲料产品。
2024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和深度调整中,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内生动能持续修复,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增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近年来,我国渔牧产业克服资源要素趋紧、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国际市场流通受阻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生态养殖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稳定的发展基础。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以及行业新机遇和新挑战,公司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全面推进鳗鲡一二三产业链融合发展,坚定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建设,形成以“鳗鲡产业为中心,四大战略性板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整合行业产业链资源、扩大产业规模、推动项目建设和业务布局等方面已初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养殖、健康食品、安全饲料等现代渔牧全产业链各业务板块均保持稳健发展,产业链布局日臻完善。2024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925.72万元,同比下降9.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606.93万元,同比增加299.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490.16万元,同比增加283.42%;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现阶段“一中心、四大板块”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鳗鲡一二三产业链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球“规模大、链条全、品牌响、技术新、业态多、生态优、带动力强”的级现代农业(鳗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国鳗谷)。目前已形成覆盖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等八大渔业产业集群、在建福清白鸽山和广东台山两大万亩产业基地,逐步形成“养殖过程全封闭,养殖过程可追溯,养殖成本可控制,养殖效益可预期”的全
程可溯源的鳗鲡智慧生态养殖与运营管理模式,旗下养殖子公司获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公司稳步推动“鳗鲡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二期)”募投项目建设,以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产业聚集和价值提升。
在畜禽养殖方面,华龙集团组建了由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畜禽养殖学等专业人员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以参股及控股经营的方式涉足畜禽养殖业务,养殖品种以肉鸡、肉鸭、蛋鸡、蛋鸭等产品为主。报告期内,华龙集团坚持生态化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在畜牧产品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行全产业链延伸,打造畜牧全产业链供应链平台。目前华龙旗下昌龙公司,已建成集种鸭繁育、商品鸭养殖、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完整的优质肉鸭产业链。报告期内,福建邵武小凤鲜百万羽蛋鸡产业基地建设高效推进并已部分投产运行,预计未来全面建成投产后,有望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当前,公司着力建设天马食品、海德食品、江西西龙食品、天马福荣食品、昌龙农牧等十大食品基地,加快打造观光式食品超级工厂,形成以“鳗鱼为中心”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产业生态,建立了食品全程可溯源系统,通过HACCP、ISO质量管理体系和无抗产品等国内外权威安全认证,旗下拥有“鳗鲡堂”、“鳗小堂”、“酷鲜”、“三清龙”、“品鳗坊”、“红脸雁”等多个知名品牌,荣获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Monde Selection蒙特奖金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报告期内,公司亮相2024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旗下子公司天马食品获评“金奖企业”、“优质水产预制菜供应商”,子公司天马福荣食品获评“金奖企业”,鳗鲡堂蒲烧烤鰻、白烧烤鰻、盐烤鲭鱼、酷鲜蒲烧鳗鱼获评“金奖产品”;公司旗下子公司天马福荣食品首次参加美国波士顿国际海鲜及渔业水产展览会,携“天马福荣”、“三清龙”等系列烤鳗品牌精彩亮相,向全球市场展示其卓越品质,着力推动国内鳗鱼餐饮文化的推广,引领高端食品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公司稳步推进全管控、多品类的餐饮预制菜、精深加工水产品为主的食品供应链建设,聚焦预制菜进行商业模式升级,深度布局国内国外“双轨制”经营,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模式,创立“鳗小堂”连锁品牌餐饮,打通渔牧产业从源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等七十多个和地区。国际市场方面,公司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强化厨房业务运营、水产贸易业务运营、国际贸易业务运营,扩展美国、俄罗斯,欧洲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力促烤鳗贸易更加多元化;国内市场方面,公司从电商、商超、厨房及餐饮等线上线下主流销售渠道切入布局,不断拓展下游渠道,目前公司打造的闽企优品购物平台已经正式上线,同时公司在福州、杭州、上海、廊坊、重庆等多个城市布局建立预制菜销售供应中心,形成了辐射福建和广东市场、长三角市场、北方市场和中西部市场,集配送和销售为一体的全国性的完善的营销网络布局。
随着公司食品超级工厂的全面投产和预制菜业务布局的不断深入,公司食品板块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持续增强,公司将积极构建食品全产业链和健康产业的生态体系,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特种水产核心板块,全面推进建设“百团大战”中长期战略规划,构建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产业战略布局,随着新建特种饲料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公司全国产能布局基本完善,天马科技将进一步加快完善公司在华南大区、华东大区、华中大区、西南大区等区域的渠道建设,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完善全球战略布局。公司坚定推进“十条鱼”战略,以特种水产饲料细分产品十个品种的产销量进入全国前列为目标,同时形成对其他特种水产饲料细分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提升,加快创新,持续做精、做大、做强特种水产饲料行业,致力于打造特种水产业全球最大的集团化企业,为中国特种水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控股子公司华龙集团区位优势及华港公司的生产及市场辐射能力,加快完成省内产业布局,扩展整合上下游资源,“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走向全球”的产业布局持续深化,目前产业已遍布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福州等地市,并在上海、浙江等省市建有生产基地,销售网络辐射全国,呈现稳健的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畜牧板块坚持生态化发展战略,聚焦饲料主业、推进产业链延伸、进军畜牧产品深加工,华龙集团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扩展蛋鸡和肉鸭等下游产业,全力布局蛋鸡产业链,积极推进福建小凤鲜百万羽蛋鸡养殖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福建华龙生猪产业研究院的作用,拥有中国番鸭良种场,在畜牧产品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行全产业链延伸,争当福建省畜牧行业生态发展的引领者。
水产种业作为渔业产业链的源头,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作为水产种业阵型企业、中国渔业协会种苗分会副会长单位、第一批水产育种联合攻关成员单位(鳗鲡品种),公司大力发展水产种业,推动集保种、育种、选种的“科技研发试验、生态技术示范、苗种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种业全产业链建设,着力开展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推动加州鲈苗、桂花鱼苗、长江鲥鱼苗等特色民生品种的种苗育种工作,和太湖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规划建立良种基地和种苗繁育联合研究中心。目前,公司加州鲈鱼种苗育繁推一体化已初步建立,海得种苗销往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从“水花—青年鱼—成鱼”室内外养殖接力、多阶段序批生产的模式,产业商业模式初步形成。
公司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福建省特种水产配合饲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院士工作站和福建省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养殖动物营养与新型饲料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一直以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将最优势的资源应用于产品研发与创新,大力开展种苗培育、饲料产品配方、智能化绿色生态养殖、食品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创新,确保产品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攻克了多项特种水产配合饲料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玻璃鳗配合饲料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大黄鱼配合饲料、种苗微粒子配合饲料等位居国内水产饲料行业先进水平,公司种苗早期配合饲料的成功开发打破了日本、韩国等的技术垄断,提升了民族水产配合饲料制造企业的地位。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美洲鳗黑仔鳗鱼粉状配
合饲料”获评“福建省专利奖”和“福州市专利奖优秀奖”,子公司福建省华龙饲料有限公司研发的“海洋动物新型抗菌肽的发现及其产品创制与应用”成果被授予“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中心重点对鳗鲡、大黄鱼、加州鲈、鲍鱼、黄颡鱼、鲟鱼、生鱼、叉尾鮰等产品进行配方的调整与优化,在降低了配方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产品性能;在加州鲈种苗配合饲料研究及其育苗养殖试验中,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通过对加州鲈肝胆健康方面的技术攻关,开展了加州鲈功能配合饲料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对高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强化的研究,提高了饲料产品的促生长效果;进一步研究了大黄鱼功能性配合饲料,提高了大黄鱼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研究鳗鲡配合饲料低磷技术,实现鳗鲡养殖高效运营和环境友好。公司建立了海水鱼养殖中试基地、淡水鱼养殖中试基地、鳗鲡养殖中试基地等多个中试基地,验证完善公司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大大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产学研方面,公司与厦门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集美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为主任委员的科技委员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公司的科技战略制定、研发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公司全面推进循环水种苗繁育系统和中试基地建设,有效链接技术创新和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渔牧行业转型升级。报告期内,公司下属的福建省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华龙集团的福建省养殖动物营养与新型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省科学技术厅绩效评估,其中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评为“优”。
(三)推行“广揽天下英才,打造精英团队”的人才战略,坚持人力资本的持续投入。
公司持续推行“广揽天下英才,打造精英团队”的人才战略。本着“人是企业的基本元素,发展的唯一资源。一个伟大的事业从初始到成功,人是其中唯一能够通过学锻炼开拓创新且潜能无限的资源”的人才理念,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公平竞争”的选才方针,建立“筑巢引凤,同心创业,走事业合伙人制”的培养机制,打造人力资源“一把手”人才战略和“258”人才工程,推行“权、责、利”新型管理模式,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坚持任人唯贤,公平竞争,使个人成长和公司发展相得益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和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顺利实施,建立健全了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汇聚了院士、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标准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等精英专业团队。同时,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海洋职业学校等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形成以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司全产业链人才需求提供人才储备。
报告期内,公司获评“福清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优秀企业”,董事长陈庆堂先生连任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会长,当选为福建省专家联谊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副董事长、执行总裁陈加成先生荣膺《品牌杂志》2023年度CEO,当选为福州市民营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华龙集团总经理陈文忠先生获评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第二十届福建省优秀企业家”。
公司融合前沿物联网技术,朝着“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可视化智慧仓储”的目标不断迈进,联合世界一流的机械生产制造企业改造升级生产线,以ERP、云营销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信息进行实时整合,优化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生产,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精细化生产管理体制。在生产内控体系和工厂标准化建设方面,结合行业和公司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实际情况,按照公司安委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定期做好、培训、实施、检查等工作,同时积极参加政府层面各项安全、消防、环保活动,坚持安全生产。
“质量第一、客户至上、持续改进、永续经营”是天马科技永恒不变的质量方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养殖、生产标准化管理,构建安全高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各生产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5S管理”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体系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不断强化生产过程中各项品质管理控制工作,在原料管控、种苗繁育、饲料加工、绿色养殖全过程和食品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现场管理及可溯源信息化技术应用,确保高品质生产出“安全、高效、环保”的饲料产品和“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产品。
公司持续完善各工厂生产线的技术和工艺设备改造,逐步扩大饲料和食品产能,以满足产品生产需求,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在节能降耗方面,公司统筹安排各项生产费用的KPI管理工作,严格控制人工、燃煤、电、修理费等各项费用,把各种生产费用的实际考评结果纳入各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切实有效地做到节约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在环保生产方面,各生产区均安装了除尘器、除异味设施设备,同时对重要设备独立安装脉冲除尘系统,车间卫生环境整洁,保证生产过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环保排放标准,促进企业健康绿色安全发展。
公司持续铸造世界品牌,打造一流企业。公司三度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获评“2023中国水产行业十大卓越贡献奖”、全国现代水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公司及华龙集团双双入选“福建品牌价值百强”和“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华龙集团荣获首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100强”。公司旗下“健马牌”再度荣膺亚洲品牌500强、获评“2023中国农业-乡村振兴十大杰出品牌”;“鳗鲡堂”荣获“2023中国水产行业百强品牌”和“2023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旗下产品蒲烧烤鳗和白烧烤鳗斩获iTi国际“水晶美味奖”、蒙特奖金奖、国际风味品鉴所美味“三星”奖章、第17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水产预制菜十佳菜品”等殊荣。报告期内,公司亮相2024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旗下子公司天马食品获评“金奖企业”、“优质水产预制菜供应商”,子公司天马福荣食品获评“金奖企业”,鳗鲡堂蒲烧烤鰻、白烧烤鰻、盐烤鲭鱼、酷鲜蒲烧鳗鱼获评“金奖产品”。
公司从“产品”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转变,发挥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优势,在水产和畜牧业务板块推行“技术+服务”的经营策略,以科技驱动服务,以科技为养殖赋能,以服务终端用户
为中心。公司充分践行“养殖有困难,天马来帮忙;经营要致富,天马来相助;生活想美满,天马来相伴”的服务理念,以养殖户、客户的需求和效益为导向,提升和完善服务品质,客户忠诚度和黏性持续提高。
(六)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大数据运营管理能力,打造具有天马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平台。
公司着力打造“数字天马”平台,推行线上管理,落地养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构建具有天马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智慧渔业养殖系统建设,以实现智慧化养殖,进而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全面推行营销阿米巴管理模式,以阿米巴报表考核营销,营销数字化管理能力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公司客户管理系统,推行线上订单、线上到货签收、电子对账单等功能,完善客户授信管理功能,有效降低公司应收款项管理风险;结合公司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点,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智能化的精准养殖管理和产品溯源管理;通过深入分析五年战略规划需求,提升公司采购、生产、销售、养殖、财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分析能力,巩固加强了公司的综合运营管理能力。
鳗鲡是水产养殖品种中完全依赖捕捞天然苗种进行规模化养殖的种类,鳗鲡天然苗种的渔获量受资源量、气候因素、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同年份鳗苗捕获量存在一定差异。全球鳗鲡养殖品种主要包括日本鳗鲡、美洲鳗鲡、欧洲鳗鲡和其他淡水鳗种。其中美洲鳗苗供给相对稳定;日本鳗苗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进而导致了鳗鲡价格存在波动风险。除每年苗种渔获量外,鳗鲡市场价格还受近年养殖产量、经济发展状况、生产成本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不同年份产生一定波动。
应对措施:(1)在鳗苗捕捞大年,公司将紧抓种苗丰产期,加大投苗量;通过调整养殖规格,从而达到调整产量的预期;适度拉长养殖周期,调整以适应市场周期。(2)在鳗苗捕捞小年,公司将根据存塘规模、存塘结构、实际生产和经营等情况,积极保障鳗苗采购量,持续稳增投苗;通过拉大养殖规格以实现增量增产增收;拉长上年度存塘鳗鲡的养殖周期,增加当年度的鳗鲡产量,实现价值最大化。(3)鳗鲡已发展成为面向全球消费市场的全球性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市场拓展,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通过举办中华鳗鲡节或参加渔业展览会等活动宣传鳗鲡产业文化,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鳗鲡消费量。
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加大了对养殖业的环保治理力度。环保政策的执行进一步加快养殖散户的退出,减少环保不合格、规模小的落后产能,规模化养殖户产能持续扩张,不断改善养殖规模结构;另外,禁养区、限养区的成
立还将对各地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养殖产能进行调整。养殖业规模结构和区域调整将对饲料和养殖行业现有产能布局、市场份额、定价能力、经营模式等都产生深刻影响,行业竞争大幅加剧。
应对措施:(1)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加强对政策的解读与分析,适时调整经营策略。(2)公司将持续提升对养殖户的服务能力,提高规模化养殖户的黏性。(3)公司采取多种模式加快在资源较丰富、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进行产能布局,抢占新养殖区域的市场份额。(4)公司天马养殖模式与政府倡导的绿色环保养殖理念契合,公司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绿色养殖模式(天马模式),能够带动区域养殖模式革新,引领鳗鲡养殖行业规范化发展。
公司饲料产品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鱼粉、其他蛋白类原料(主要为豆粕、花生粕、菜粕)以及淀粉类原料(主要为淀粉、面粉)等。近年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联动紧密,各主要产粮国的气候变化、种植面积和收成变化、收储和补贴政策变化、进出口政策变动、各国博弈、国际贸易关系、海运条件等物流运力和成本波动、汇率变化等都可能给农产品价格带来较动,进而对饲料和养殖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的加强,农产品价格变化因素日趋复杂,价格波动也因此加剧。如果公司未能及时把握原材料行情的变化并及时做好采购的策略管理和风险控制,将有可能面临综合采购成本上升的风险。
应对措施:(1)公司对原材料品种进行划分,实行大宗品种集中采购和区域性品种本地采购相结合的模式,既保证大宗原材料的规模采购优势,又力求获得区域性采购快速应变的本地化优势。(2)公司持续进行原材料采购研究体系的建设,通过实时跟踪、研究、判断国内外大宗原材料的行情走势及市场行情变化,合理安排进行策略性采购,并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原材料贸易等工具对大宗原材料进行头寸风险管理,能够较为有效地控制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3)在原材料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能通过快速调整配方来控制合理的饲料营养水平和配方成本,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对公司产品售价作出相应调整以转移成本波动的压力。
饲料需求受下游养殖业的直接影响,当下游养殖业出现自然灾害和疫病等不利因素时会波及饲料行业。养殖过程中气温、雨水、台风等自然因素发生异常变化时,可能导致养殖存栏、存塘数量的大幅波动,甚至于病害的规模化爆发,进而对饲料需求产生影响,出现阶段性或区域性需求波动的风险。例如暴雨、台风天气会对养殖水体环境造成危害,引发水质变化、病害高发、沿海养殖池及深海网箱损毁,致使水产养殖动物大量死亡和流失,将会导致市场对公司饲料产品需求减少,对公司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1)公司目前在福建、广东、湖南、江苏、江西等地布局建设多个高端饲料生产基地并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区域布局的扩大能有效应对局部地区天气异常及自然灾害的风险。(2)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和行业发展动态,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质量、营销、服务、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为养殖户提供养殖规划、苗种投放、饲料投喂、环境调节、病害防控等服务,提高养殖户的控制及预防疫病能力,从而减少相关不利因素影响。
公司国际化业务涉及外币结算,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出口及海外投资等方面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国际化发展使得饲料行业原材料的全球化采购已经成为常态,汇率波动风险在以国外
供应为主的原材料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且公司烤鳗产品出口业务主要采用美元进行结算,未来随着公司海外经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跨境资金往来和结算也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应对措施:(1)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动态,增强外汇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外汇市场的研究和预测能力。(2)通过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在外贸交易中的议价能力,利用人民币结算、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及汇率风险分摊条款等方式降低汇率风险。(3)根据采购和销售策略、进出口业务的周期特点安排结算模式,且灵活运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期货等金融工具锁定汇率风险,控制采购和销售成本,控制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随着环境变化和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动物疫病也会时有发生,疫病发生会导致养殖动物产量、存栏降低,直接抑制养殖规模,短期减少对饲料的需求;重大动物疫病还可能会影响终端消费的需求,导致养殖业陷入阶段性低迷,进而延伸影响到饲料需求。环境污染、生物传染以及人为失误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动物养殖相关疾病的爆发。公司工厂化生态养殖集约化程度较高,如果疾病预防、监测、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发生并大范围地扩散、传播,会给公司养殖项目的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1)公司的饲料品种涵盖海水鱼料、淡水鱼料、虾料等特种水产饲料及猪饲料、鸭饲料和鸡饲料等畜禽饲料,品种齐全、结构均衡,能有效规避局部区域或个别品种养殖病害带来的风险,综合抗风险能力较强。(2)公司将通过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现场管理,加强种苗、饲料、养殖全过程检验检疫能力,坚持绿色生态养殖,不断提升养殖技术、疾病防控、环保治理等方面管理及技术水平,提高养殖效率。
食品安全一贯是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的生命线。在行业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下,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日趋完善,食品质量标准将会进一步提高。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理念的日益增强,消费者、公众媒体对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提升到了新高度。如果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贮存运输等环节出现疏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事故的发生,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安全,使客户、消费者受到损失,引起公司与客户、消费者之间的产品质量纠纷;养殖、加工环境受污染等突发事件也会影响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都将导致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下降,从而对公司盈利造成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严格执行“5S管理”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体系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可溯源体系,从原料采购、养殖种苗、饲料加工、养殖生产、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等全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现场管理及全周期可溯源管理,有效保障公司食品质量安全。
鳗鲡养殖是我国特色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优势渔业产业,鳗苗捕捞后的养殖均为淡水环境,鳗鲡养殖对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尤其是淡水水源的水质要求极高,因此,鳗鲡养殖一般选择山溪水、地下水、水库水或优质河水作为养殖用水,不会因日本福岛核电站排污而对鳗鲡造成辐射伤害,因此不会对其生长及后续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形成负面影响。公司鳗鲡养殖业务最终下游主要系出口日本等及国内餐饮行业等国内消费领域,其中日料店为国内消费的
主要渠道。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可能会引起国内消费者对于日料店的不信任感,日料店的客户消费意愿降低,进而导致鳗鲡销售在短期内需要重新布局终端渠道。
应对措施:(1)公司积极打造鳗鲡产品线上及线下的全面销售体系,涵盖电商、新零售、商超、厨房及餐饮等线上线下主流销售渠道,打通京东自营店、天马优选商城、天猫旗舰店等线上平台,借助流量经济包括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加大产品宣传和销售力度。(2)公司积极扩大鳗鲡产品的销售区域,在福州、杭州、上海、廊坊、重庆等多个城市布局建立预制菜销售供应中心,形成了辐射福建和广东市场、长三角市场、北方市场和中西部市场,集配送和销售为一体的全国性的完善的营销网络布局。
公司当前已建设成为集特种水产、畜牧、食品为一体,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大型现代渔牧集团化企业,凭借产业内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种苗资源、饲料配方、养殖设施、养殖技术的多重核心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公司饲料生产及供应优势,通过专业养殖技术保障,打造集约化、标准化、工厂化生态养殖,从而为食品端提供优质、安全、健康、全程可追溯的肉食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能够推进上下游产业相互促进发展。
公司多环节介入鳗鲡行业全产业链,有助于熨平行业周期性波动,有利于享受鳗鲡行业长期确定性增长带来的长期效益,稳定整体盈利水平,可以更好地开展实施整体生产经营投资计划。向上游可与公司主营产品鳗鲡配合饲料联动,带动饲料销售;向下游可与公司的鳗鲡食品加工联动,保证并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与供应链响应度,有助于形成更高的美誉度,从而提高销售规模,实现成本集约,从而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公司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创新促进发展”的科技理念,拥有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院士工作站和省级特种水产配合饲料重点实验室等科技研发平台,公司十分重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掌握多项特种水产配合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已成为公司抢占高端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玻璃鳗配合饲料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大黄鱼配合饲料、种苗微粒子配合饲料等居于国内水产饲料行业先进水平,公司种苗早期配合饲料的成功开发打破了日本、韩国等的技术垄断,提升了民族水产配合饲料制造企业的地位。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专利10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5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主导和参与制(修)订、行业及地方标准12项;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省标准贡献奖5项,省技术发明奖1项,省专利奖1项,市专利优秀奖2项,神龙福建农业科技奖1项。
在产学研方面,公司与厦门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集美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的战略合作;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为主任委员,上海海洋大学、集美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为委员的科技委员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公司的科技战略制定、研发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监控,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饲料行业相关新规定以及按照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产品质量管理的各项要求,编制并适时更新《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手册》和《作业指导书》,规范生产、保障安全,实现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程可控可追溯,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公司严格按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生产,并于2014年12月1日顺利通过了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现场审核,是我国第一批通过现场审核的21家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之一。华龙集团及下属企业多次被中国农业部、福建省农业厅授予“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称号。在食品板块,公司建立食品全程可溯源系统,通过HACCP、ISO质量管理体系和无抗产品等国内外权威安全认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美味的健康食品。
公司致力打造人力资源“一把手”人才战略和“258人才工程”,通过实施有效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策略,积聚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公司汇聚了院士、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标准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等专业精英团队,现已组建了由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水产养殖学、水产病害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人员构成的研发团队,从业时间长、管理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管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管理团队,专业知识扎实、学科齐全、市场开拓意识和能力强、技术服务能力强的服务营销团队。
公司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较好的口碑,产品深得广大客户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