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23 18:54 浏览次数:
对于全球海产行业而言,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不仅是进入巨大的中国市场、扩大全球海产贸易一次历史契机,亦是促进多边经贸关系发展,融入全球海产产业链、价值链以实现优势互补、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历史性机遇。
11月7日的青岛,风清气爽,冬意渐浓。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盛大开幕,来自全球51个国家1500多家优秀海产企业共聚一堂,全球海产链条业内精英以及专业观众崇论宏议。
为期三天的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渔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间渔业贸易合作、电商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等大战略将频频敲定。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本次博览会的精彩,共同迈向海产大局的新征程!
在过去六年中,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的规模增长翻番,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水产贸易展览会。它直接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水产品贸易国和最为活跃水产品市场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更彰显了中国海产消费市场的巨大魅力和机遇。历经20余年,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生产商和购买商来此寻找获益的商机,它促进和推动了全球水产贸易的发展。
本次博览会中有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等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企业,境内外有35个国家和地区及专业团体组团参展,展出面积突破10万平方米,其中境外企业参展比例超过40%,总体来看短短三天的展会将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余名专业观众到会参观洽谈。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渔业领域的贸易合作越来越广泛。创新、协调、绿色、共赢永远是全球海产贸易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因此继续做一流品质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线上电商与线下仓储物流、体验店深度融合赋能全球海产商家,是顺景发与易网聚鲜的目标和责任。
中国对水产、海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影响到全世界每一个渔业主产国,并且这一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为满足中国民众对海产品的需求,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中国的水产品进口,其中包括签署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大幅将一大批进口水产关税降低至10%以下。同时不断改善的全球物流也使更多的进口水产品能够送达中国的二三线年中国水产品进口额达到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达到中国这样快的发展。
在会场中你看的见的是场内熙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展品,特意风情的展馆,看不见的是场外业内精英们一场场探讨、分享与合作。
平日里见不到的深海鱼、稀有的鲍鱼、大龙虾纷纷上台,参展商各显神通,拿出最新鲜最特色的产品参展,向来自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展示自己。见过黑色的鲍鱼吗?见过传说中的帝王蟹吗?快来鉴赏这些来自深海的美味吧!
11月6日,挪威——中国海产峰会在青岛举行。克服了重重进出口政策障碍之后,挪威期待与中国早日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彻底打通海产品出口通道。
挪威驻中国大使Gustav Solvang表示,“下一轮中挪自贸谈判将于圣诞节后在挪威奥斯陆举行,2019年第三季度,自贸协议将基本达成。”
2018年,自美国龙虾业务缩减的后,加拿大龙虾的发货量突然上升,在过去的12个月里,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斯坦菲尔德国际机场(Stanfield International Airport)每周向亚洲运送一到五次海鲜,这意味着龙虾出货量同比增长63%。
11月6日,“2018国际水产品可持续发展大会”在青岛举办。中国“可持续”与“负责任”渔业生产仅有三年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