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智能化水产养殖智慧养殖让渔业更高效(新知)

发布日期:2023-12-20 19:22 浏览次数:

  【现象】一套智慧养殖系统,能实时监测海水pH值、溶氧量等指标;一部手机,可360度查看鱼群活动状况;仅需几人,就可以养殖上百吨大黄鱼……如今,不少地方依托数字化智能设备,创新水产养殖模式,让渔业变得越来越智慧。

  发展智慧渔业,对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十分重要。2022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6869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568万吨,占比达80%以上。传统水产养殖高度依赖人力、经验,存在靠天吃饭、风险难控等问题,需要依托新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实现降本增效。

  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并非智能技术在某个环节的简单应用,而是要实现渔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比如,在福建省连江县深远海养殖平台“定海湾1号”的智能化平台上,可实时看到海水pH值、盐度等数据,鱼儿生长情况如何也一目了然。“定海湾1号”船体总长60.9米,宽32米,养殖水体1.58万立方米,能抵御15级台风。按下按钮,就可以进行投料、清洗网衣等操作。据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大黄鱼为例,深远海养殖平台单位产量是传统养殖的5倍,单位产值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0倍。无论从生产管理、决策销售还是经济效益看,智慧渔业都有着传统渔业难以比拟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赋能,不仅能显著提升渔业生产和渔业管理决策的能力与水平,还让渔业发展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通过智慧养殖系统,可以实现鱼病远程问诊,甚至构建一个鱼病防控网络。有的智慧养殖系统,还汇集了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使得养殖到销售的决策过程更科学。此外,智慧渔业还可以和农(渔)村电商、农业信息服务与农业休闲旅游等联动发展。事实上,一些地方的水产养殖已经开始和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提供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从长远看,智慧渔业效益可观,发展前景广阔。不过,仍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深远海养殖平台投入大,“定海湾1号”前期投入就高达上千万元。单靠养殖户、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显然难以负担。小型智能化水产养殖设备提供的水质监测、环境监控、自动投饵等辅助功能,对养殖效益增加的效果还不明显,渔民投入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加大数字化智能养殖设备的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成本共担机制,智慧渔业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推进智慧水产养殖,促进传统渔业变革,是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养殖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同时,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正加速发展,水产养殖业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持续以科技赋能水产养殖,提升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一定能推动渔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让更多水产养殖从业者、企业从技术进步中受益。(王崟欣)

  在这种背景下,张鑫团队创新性研发出拉曼光谱探针,为深海探测提供抓手。张鑫表示,该研究细化了水合物分解过程与海水深度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气体水合物分解演化机制的理解,填补了天然气水合物原位上升过程数据的空白。

  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月球任务和超高速超级计算机将在未来一年塑造科学研究。天文学家依然担心,由于越来越多的明亮人造卫星群正在用光污染夜空,新的地基望远镜数据可能更加难以获得。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中国科学报》就此邀请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和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教授袁道阳进行分析解读。

  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人员瑞安·罗加林说,视频信号从深空传送到地面的速度比经互联网从帕洛马天文台海尔望远镜传到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速度还快。据法新社报道,研究人员曾展示从近地轨道和月球利用激光传输信号,“灵神星”探测器则首次在深空展示这一技术。

  AS700载人飞艇于2018年6月批复立项,同年8月启动实施,共生产3架艇,其中01架为无人型技术验证艇,于2023年完成全部科研试飞;02/03架为载人型适航验证艇,分别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9月首飞。AS700载人飞艇采用常规单囊体布局,流线型气囊外形,四片“X”型硬式梯形尾翼,单点单支柱式不可收放起落架。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自然科学基金将稳步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对试点设立的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

  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分别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科学发现或作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发现,过去约两千年来,河西走廊地区至少发生两次大规模的人群迁徙和融合。

  作为“五篇大文章”的首篇,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更体现出科技金融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证即绿色电力证书,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绿证核发工作启动会,12家申领绿证的发电企业和10家绿色电力用户代表获得国家能源局核发的首批绿色电力证书。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江宇还提出,要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人才培养问题,不断提升传统产业从业者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王晓明建议,出台精准的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协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表示,13日至16日有一次强寒潮过程影响我国,18日至21日又跟着一股较强冷空气,两者叠加导致我国气温持续偏低。“暖冬或冷冬指的是整个冬季总体的气温状况,短期的寒潮降温只是其中的‘小插曲’,整个冬季的平均冷暖情况才是‘主旋律’。

  19日凌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针对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灾害,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等救灾工作。

  据了解,吉林青年创业园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团组织建设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有97户企业。值得关注的是,这家“牛脸识别”企业的创办者曾经参加过“创青春”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

  12月14日,“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全国活动月暨中青科协成立30周年主题活动在江苏南京举办。浙江省青联常委、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安桓在科普宣讲中介绍了自己正在研究的“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和“人形机器人”项目。

  12月14日,《科学》杂志公布了编辑团队评选的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其中包括获得科学突破冠军奖的GLP-1减肥药和9项科学突破入围奖。

  科学家近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会上报告称,韩国的首次月球任务揭示了关于月球背面及许多其他方面的信息。据《自然》报道,该航天器被称为“韩国探路者月球轨道飞行器”,又名Danuri,于2022年8月发射,自当年12月绕月运行以来一直在探索月球。

  物理学家已经迈出第一步,用一种名为光镊的激光设备捕获单个分子,进而构建出量子计算机。在过去几年里,另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出现了,其中的量子位是由中性原子而不是离子构成的,这些原子被高度聚焦的激光束“镊子”捕获。

  双曲线分,双曲线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迪迩一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悉,双曲线一号火箭连续实现高精度入轨发射,说明该火箭总体方案设计合理、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总装和测试团队成熟,具备持续、快速、可靠的商业化交付能力。

  “可别小看村支书这个岗位,责任大着呢。这几年在村上干,我一直努力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深感‘群众利益无小事’!”12月10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红塔村,3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千劳谈到基层工作收获时感慨颇深。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