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企业新闻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常见问题

现在台湾人口结构组成有哪些?祖籍在河南的很

发布日期:2025-03-26 21:58 浏览次数:

  在台湾同胞的 100 多个姓氏之中,有 63 个大姓氏源自河南。就台湾人口的比例而言,本土所占仅为 2%,更大的比例皆源自大陆。为什么这么说呢?

  台湾现在有2,300万人口,闽南人占比约70%,祖籍地多为福建泉州、漳州;客家人约占15%,祖籍地多为福建龙岩和广东梅县;外省人约占12%,台湾少原住民,约占总人口2%。此外,来自大陆的少数民族及外籍配偶,约占总人口1%。

  台湾的原住民,就是少数民族。台湾一共有大大小小16个少数民族(例如阿美族,大家熟悉的排湾族、泰雅族、布农族、雅美族等等)。他们本来是住在平原的,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慢慢地他住到山上,所以也统称高山族。

  台湾的闽南人,最早从宋元代开始从福建南部的泉州、厦门、漳州,包括福建西部的龙岩、三明,以及粤北一带,先后从大陆迁移到台湾。大规模的迁移,是在明末清初,郑成功前后。因为当时福建闽南发生严重的干旱,郑芝龙招募数千人到台湾去垦荒,后来觉得条件不错,去台湾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客家人从大陆迁居台湾,主要是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的潮汕地区,也有少量是从闽南、江西迁到台湾。目前在台湾的客家约有400多万。客家人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他和闽南人也有共同的地方。但是过去在台湾,一般大家认为客家人是比较憨厚的,他保留了中国北方人这种性格。

  台湾的所谓外省人,实际上就是1949年政府迁到台湾去的时候,从大陆去台湾的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200万左右,其中的官兵、政府的官员。还有不少是属于当时在国统区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跟着一起过去的。

  一个福建省,半部移民史。河南与福建的渊源主要体现在历史上的中原人口南迁,特别是河南人迁徙至福建的历史事件上。

  于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河南曾为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农业最为先进的区域之一。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古时,此地乃兵家必争之所,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论。在历史进程中,先后有二十余个朝代建都或迁都至河南,相继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正因如此,河南地区时常战乱频仍,黄河亦连年决堤,致使百姓深陷苦难,苦不堪言。故而在历史上,河南人的迁徙极为频繁。

  首先是晋朝的“八王之乱”,所带来的中原人的迁徙。中原人为了躲避战祸,拖家携口来到福建定居,在无名江边居住下来,为了表明自己是晋人,将无名江命名为晋江,这也是晋江的由来了。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

  河南人第二次大规模入闽乃是在唐高宗时期。唐高宗总章二年(669 年),鉴于闽南一带频繁出现土人叛乱之况,朝廷派遣河南固始人陈政出任岭南行军总管,率领 5600 名军士入闽平乱,其后便长久驻留于此。陈政离世后,其子陈元光承继其父之业,持续于闽中操持经营。依陈元光之提议,唐朝在闽中设立漳州,陈元光获任为首任漳州刺史。此后,陈元光于当地开枝散叶,渐次繁衍出众多子孙,迄今福建陈姓大多遥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开漳圣王”文化作为祖根文化,乃闽南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亦是台湾同胞的主要民间信仰之一。

  这里不得提一下一个关键人物王申知,他是秦国名将王翦的后代,河南固始县人,在唐朝末年,中原战乱。黄巢的大军也曾扫荡过整个福建,唐朝在福建的官员们非死即逃,福建一度出现了无政府管理状态。王申知跟着哥哥王潮攻占泉州、福州(今福建福州),其后逐渐占领今福建省全境,王潮被诸将拥戴为首领,公元897年王潮去世后,王申知继兄位,被后梁太祖朱温升为中书令,封闽王。由于开发福建的贡献,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赐匾,尊王审知为“八闽人祖”。

  五代十国于中国历史之中,尽显分崩离析之态。然而,在偏安割据的福建创立闽国的王审知,其治闽推行“保境安民”之策,整饬吏治,削减徭赋,省刑俭用;注重生产之发展,激励垦荒以及兴修水利;踊跃开展海外贸易,开辟甘棠港,“招徕海外船估”;兴办学校,礼敬贤能,广纳中原名儒硕士,令教育事业突破门阀子弟之范畴而推广至民间。另外,还曾两度拓展疆土。故而在其统治之际,福建的经济、文化由向来的落后转而趋向繁荣,呈现出“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的盛景。当王潮、王审知兄弟南来之时,军中人数达数万之众,其中大多源自河南光州固始县。

  如今的福建人中祖籍来自河南固始的占总人口的70%左右。而如今的台湾人中,70%的人口又来自福建,所有才有半数的台湾人祖籍来自河南的一说。

  语言上来看,台湾说的是闽南语,又叫河洛语。河洛话,是古代黄河、洛水(河南一带)语言。所谓河洛,是指河南的黄河和洛水之间。河洛话便逐渐成为闽南本土通行的话语,后期播迁入台湾称为“闽南话”或“台湾话”。

  陈德容,1974年5月1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祖籍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陈德容表示,非常期盼祖国统一并关注老家河南发展及百姓生活,非常愿意为家乡代言。

  李立群,1952年5月2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县,祖籍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毕业于中国海事商业专科学校,华语影视男演员、舞台剧演员、相声演员。对于李立群来说,演艺事业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家乡则是他情感的归宿。尽管长期在台湾生活和工作,但李立群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在河南。每年的清明节,他都会回到河南老家祭祖,与亲人团聚。这种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不仅体现在他的行动上,更融入了他的血液中。李立群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台湾的豫剧同样来源于中原。台湾豫剧团前身为中州豫剧团,经过近七十年发展,不仅创作出了众多优秀剧目,还培养出了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等一大批豫剧表演艺术家。

  除了语言、文化的渊源,走在台湾街头,随处可见“河南元素”。台湾有很多路叫郑州路、洛阳街、开封街、许昌街、信阳街,全台湾叫中原大厦、中原大楼的地方更是数不胜数。还有创立于1955年的桃园市的中原大学。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都是炎黄子孙,是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