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

田野工匠 王秋举:2023年我的稻田养小龙虾技术又

发布日期:2024-09-01 10:01浏览次数:

  吉林省是全国产粮大省,拥有“白金名片”吉林大米和“黄金名片”吉林鲜食玉米两张靓丽名片。新年伊始,我们走近那些耕耘在农业一线的粮业企业家、种植大户、育种专家等“田野工匠”,听听他们讲述各自在2023年的收获,并展望一下2024年。

  对于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王秋举来说,2023年绝对称得上是收获满满的一年。这一年,她担当首席专家的中国农技协吉林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旧貌换新颜,她主持研发的“渔稻共养”技术,特别是稻田里养殖小龙虾技术,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 clarkii),虾肉富含蛋白质,肉质鲜美,虾壳中含有虾青素、甲壳素。小龙虾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销售市场大,产值超过 800 亿元,位列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第4位(前3位分别是草鱼、鲢鱼、鳙鱼)。其主产区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市。

  正因为小龙虾的主产地主要在江南温暖地带,这也让地处寒冷之地的吉林省缺少稻田养殖小龙虾苗种的生长环境。主要原因是南方虾苗最佳时期为三四月份,而此时吉林地区水温低,无法开展养殖,待5月份吉林省水温提高后,南方虾苗质量又有所下降,再加上小龙虾苗长途运输应激大,导致成活率极低。

  针对这一难题,吉林农业大学联合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长春市农业局,依托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于2018—2022 年进行小龙虾虾苗的中间培育试验,分别在室内和温棚条件下探索出小龙虾黑头苗阶段的水温、溶氧等指标的适宜范围,建立了适合吉林省水温的肥水及投喂技术体系。以王秋举为组长的项目组,经过5年的连续试验,成功将小龙虾黑头苗的成活率提高到60%以上。同时,在室内养殖和稻田养殖试验中,项目组对小龙虾生长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熟练掌握了雌雄虾鉴别方法及性腺成熟规律,初步摸索出雌雄虾配对比例、排卵时间、怀卵量等基本规律。

  2023年,经过5年的反复试验,经项目组中间培育的小龙虾在稻田养殖成活率达65% 以上,产量可达30 kg/亩,已经成功在德惠、珲春、伊通、榆树等多个地区投放,而小龙虾售价平均50元 /kg,亩纯利润可达700元。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对于新的一年,王秋举表示,她会继续完善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让这一技术在吉林省乃至东北三省的更多稻田中推广,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助力。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24小时咨询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0598-8591900

  •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2007-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碧桂园花园里247幢2005  备案号:闽ICP备07035126号-8